現在,妥明覺得他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繼續飛馬向那些還在伊犁那裡跟扎拉芬泰較勁的沙俄朋友求援,一旦沙俄朋友們東來,他的後路就可以確保無憂。

另外一條路,就是將已調入迪化的兵馬,迅速再向昌吉、呼圖壁等要地回撥,以增強上述各地的防禦力量,確保這條唯一的東西通道的暢通。

但是,由迪化增兵昌吉和呼圖壁等地安全嗎?

對於這個問題,妥明的心裡實在是沒譜兒。當然,他的那些左膀右臂們,一聽到他居然還會提起這樣的主意來,則更是一個個大眼瞪小眼,嘴巴像是被抹上了豬皮膠。

可若是不增兵昌吉又肯定不行,畢竟昌吉距離迪化還不足百里,現在不增兵,等到太平天國的“漢軍”人馬真的兵臨城下了,那可就啥都晚了。

經過前思後想的妥明還是決定,抽調剛剛由庫爾喀喇烏蘇趕來迪化“勤王”的一部回軍,立即出迪化,搶在太平天國“漢軍”之前,趕往昌吉和呼圖壁兩地。

然而,就當妥明還在為增兵昌吉是否安全而前思後想的時候,早由阜康出發的閔殿臣和董福祥,已經偷襲呼圖壁成功。而劉昌林和祁寶相則也是悄悄到了昌吉的北郊。

這個時候,從迪化出來的一萬多庫爾喀喇烏蘇回軍,才剛剛離開了迪化二十餘里。在得知呼圖壁已經丟失的驚天訊息之後,庫爾喀喇烏蘇回軍頓時感到進退兩難。毫無疑問,呼圖壁一丟,昌吉自然就是下一個挨“漢軍”吃的美味獵物,此時去再那個小小的昌吉,豈不是自尋死路。

於是,庫爾喀喇烏蘇回軍不願再走,竟然停在了半途,靜候迪化方面的指令。

呼圖壁的失陷,同樣令妥明泠汗直流。

反攻呼圖壁的夢,他自己是不敢做了,唯一的希望只能是寄託在沙俄朋友們身上。但是,昌吉卻無論如何不能再丟了

於是,妥明一面“發旨”痛斥庫爾喀喇烏蘇回軍不思進取、畏首畏尾,並嚴令他們立即火速增援昌吉。同時,還飛馬昌吉,通知和鼓勵昌吉的現有守軍們,務必要加強戒備,鞏固城防,與即將到來的援兵一起,為了“清真國”的偉大利益,而與太平天國的“漢軍們”血戰到底。

庫爾喀喇烏蘇回軍又繼續啟程了。

有趣的是,就因為這麼一個前趕後錯,庫爾喀喇烏蘇回軍到底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隱藏在昌吉北郊的劉昌林和祁寶相本來就是準備著要斬援的。只是他們最初的目標並不在迪化這邊兒,而是瞄準了昌吉。在劉昌林看來,閔殿臣和董福祥偷襲了呼圖壁之後,昌吉的回暴軍一定會有些動作,而只要昌吉的回暴軍敢走出城來,他就會立即撲上去,斬斷他們的歸路。甭管出來的回暴軍有多少,那都將是他和祁寶相的盤中餐。

可他們白等了,昌吉沒動靜,就彷彿丟了的呼圖壁根本與他們無關。

不過,他們也沒白等。因為,正當“失落”了的劉昌林和祁寶相,開始活動手腳準備要拿昌吉開刀和撒氣的時候,劉昌林的特務營給他抓來個回暴軍方面的信使,而這個信使,恰恰就是跑的比庫爾喀喇烏蘇回軍更快的、那位被妥明派往昌吉“傳旨”的“欽使”。

哈哈,沒吃上昌吉這條小魚兒,妥明倒送又給來了條更大個的

………【第三二七章聽完左宗棠的這番話,林鳳祥微微低下了頭,並倒揹著雙手在原地踱了幾圈。林鳳祥知道……】………

第三二七章聽完左宗棠的這番話,林鳳祥微微低下了頭,並倒揹著雙手在原地踱了幾圈。林鳳祥知道……

結果,當庫爾喀喇烏蘇的回軍距離他們的目的地——昌吉還僅有十餘里的路程之際,劉昌林和祁寶相的近萬鐵騎,如同天地間驟然颳起的一陣強大的龍捲風,將本就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