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千人。

何以有這樣多人投拜杜氏做他的門生呢?以我的觀察有幾點:

一種人因為受不了當時上海惡劣環境的壓迫,所以要投拜杜氏為師作護身符,這種人都是安分守己的,居最多數。一種因當時上海綁票之風極盛,每月必有一二人被綁,多的時候,每月竟連十數人,於是好多人都投拜杜氏,這種人傢俬百萬的富商巨賈不在少數。一經拜師之後,綁票匪便不敢下手了。一種是工商界中人,為了想擴充套件業務,避免糾葛,紛紛投拜杜氏門下,而門生與門生之間,產生濃厚情誼,對事業有莫大的幫助,所以這一類人數字極高。一種是當時上海的商業團體,凡是理事或理事長,差不多都是杜氏的門生,叫做“理字頭人物”。

一類是劇藝界中的佼佼者,為了怕人搗蛋,有損伶譽,於是都向杜氏投帖,特別是京劇界中人,往往不遠千里來投杜氏之門,如杜氏接受了這人,都認為是畢生之光。

杜氏門生之中,數字較少而地位較高的,就是軍政界人士。所謂軍,不限於陸軍,海軍、空軍都有;所謂政,是遍及政府各部門。

一類是工人階級,多數是工會中的領袖,所以逢到工潮發生,勞資雙方都要請杜氏解決,除非杜氏不答允,答應到,“閒話一句”,什麼都解決了。

杜氏對收門生,考慮最多的,一種是武夫,一種是二世祖(即敗家子。——編注),他怕這般人攪風攪雨的行動會妨礙到他的聲譽,所以杜氏門下以這班人為最少。這些情況,在當時上海幾乎蔚為風氣。有一位二世祖周孝伯大律師,曾經和當時紅極一時的女明星張織雲結婚,結婚之前簽過一個極苛刻的婚約,證明男方如果拋棄女方賠償多少損失,而數字之大是周孝伯絕對不勝負擔的。不幸結婚三月,雙方便鬧翻了,女方要他履行婚約,周孝伯囊無餘資,哪裡拿得出來,糾葛鬧到杜宅,張織雲振振有詞,杜氏只說:“周孝伯是嘸沒銅鈿格,官司打到底,也是嘸沒結果的,還是我來罷。”當時即掏出兩張莊票,面額不大,張織雲只好勉強接受把婚約撕了。杜氏同時關照書記,把尚孝伯的門生帖取出,當堂撕了,周孝伯廢然而去。

另外一件事,是當時上海郵務工人會有十個人投拜杜氏,這十個人的門生帖子是我寫的,寫的地方是在大中華旅店。這十人之中,有陸京士、朱學範、張克昌等三位,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後來卻分道揚鑣,張克昌投汪政權,朱學範堅留大陸,陸京士追隨杜氏,矢志不移。杜氏對朱、張兩人的離去,百般勸阻無效,認為是一件憾事,但得一陸京士認為是他生平最得意的事。

一件是上海漁市場的主任唐纘之告訴我的。抗戰時期,杜氏擔任賑務委員會委員長,民國三十一年十月到西北去巡視,經內江過自流井到成都,夾道歡迎的有數萬人,因為以往西北兩次旱災,均得杜氏捐輸鉅款予以救濟,所以西北人對他表示熱烈歡迎。投門生帖的近兩千人,杜氏堅拒,且因哮喘劇發,說話不便,由四川省主席張群(嶽軍)替他稽核名單,杜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便收了一千五百名門生。

到了寶雞,又備受歡迎,酬應繁多,杜氏又接受了五百多個門生的帖子,接著他轉到洛陽,靜悄悄地回到重慶。

照我的觀察和統計,杜氏的門生,上海約有兩千人,各省各地有三四千人。後來,門生間在上海組織了一個“恆社”,取“如月之恆”的意思,組織極嚴格,會員五百餘人。

杜氏對浦東鄉親極為關切,所以在愛多亞路建築一座浦東同鄉會,大廈巍峨,樓高七層。他還想造一座恆社大樓,在霞飛路近善鍾路處預備了十四畝地,可是這幅地上搭著木屋幾百間,杜氏不忍加以逼遷。另有一個門生願獻出一座新建大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