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過皇帝的隆恩,這才笑著道:“啟稟皇上,老臣這次前來見駕,一是多日不見,想要一瞻聖顏,二是臣編了一本《大雍為政得失》,想借此機會將這本書獻給皇上。”

大雍是大楚之前的一個朝代,延續了三百多年才宣告覆滅。整個朝廷分崩離析,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太…祖適逢其會,一步一步建立起如今的大楚。

楊培實道:“大雍三百年的歷史中有無數的歷史事件,很多都值得我朝警醒和學習,老臣很早就想編這樣一部書,只是當時政務繁忙,實在抽不出時間來。現在退了下來,終於將這本書編完,還請皇上過目!”

他來的時候已經將書交給了陳嘉。進入皇帝手裡的東西都要經過陳嘉檢查的,陳嘉便將厚厚的一本書遞給了正統皇帝。

正統早就知道了老太爺想要編書的事情,也就好奇地拿過來翻了翻,道:“憑您的見識和學問,這本書必定是好的。等朕有時間,必定通讀!”這話倒也是發自真心的,這段時間他越發感覺楊培實主政時國家運轉有序,有條不紊。

話題便自然而然說到了大雍的一些事情。老太爺道:“世人都說大雍最聖明的天子乃是第二代皇帝雍太宗,微臣卻是不敢苟同!雍太宗殺兄屠弟,逼其父皇讓位,單是德字一項上就差了許多。”

大雍開國皇帝雍太…祖立其長子為太子,次子亦即後來的雍太宗與太子爭位多年,始終處於下風。史書上說後來太子在廣安門設下埋伏,企圖發動政變殺死雍太宗,反而被太宗一箭射死。太宗又殺了跟隨哥哥一同參與政變的弟弟,逼迫父皇讓出了皇位,開國皇帝做了太上皇,而他卻做了皇帝。後來開創了一代極盛之世,後世對他溢美之詞頗多。

當年這段歷史正統皇帝自然是知道的。便笑道:“雍太子暴虐殘酷,乃是庸劣之輩,遠沒有太宗眾望所歸!廣安門之變,太宗也是迫不得已才奮起反抗!”陳嘉也跟著點頭,史書上就是這麼說的。

老太爺侃侃而談道:“臣一直覺得奇怪,雍太子本來就是太子,將來天下注定要是他的,他為什麼急不可耐地發動兵變,非得要殺死自己的弟弟呢?何況按照史書所載,雍太子蓄謀已久的政變反而反應無措,被弟弟一箭射死!倒是倉促應戰的雍太宗不但毫髮無傷,還將太子以及擁護太子的齊王殺死,並且趁著這個機會,將太子和齊王的十幾個兒子全部殺得一乾二淨,永除了後患,到底誰是有備而來,實在耐人尋味!”

正統皇帝想了想,也覺得這件事其中有著很大的蹊蹺。“您的意思是,太宗皇帝叫人篡改了史書?”

“皇上果然天縱英明。臣翻閱史料,雍太宗干預修史,野史筆記的記載十分繁多。就是官方的記錄裡,雍太宗曾任《太…祖實錄》編纂機構的正總裁,他一個九五之尊的皇帝,紆尊降貴地做這個總裁官,裡頭的意義自然不言自明。”

“不但如此,臣還懷疑,干預修史,刻意誇大了他在建國過程中的重要性,以證明他宮門之變,奪取政權的合法性!臣遍查史料,有理由相信,當年的雍太子其實並不像史書上描述的那樣昏庸暴虐、難堪大任,實際上,他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優秀帝位繼承人。”

聽到這裡,正統皇帝心中微微一動,當年的雍太子、雍太宗,不正好有點像今天的太子和趙王嗎?

楊培實像是沒看見正統皇帝的臉色一般,繼續說道:“臣一直覺得懷疑,歷代的開國皇帝,幾乎每一個都是雄才大略,為何單單這個雍太…祖,這般昏庸無能,不但錯選太子,被迫退位,光芒甚至完全被太宗所掩蓋!”

聽到這裡,正統已經是臉色微變了。楊培實說得再有道理不過了,其實這個問題就連正統以前也考慮過,真實的歷史必然是太宗即位之後歪曲篡改了歷史,誇大自己的作用,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