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登上第九枝世界,修為好似又重歸初境,但這初境還是當年的初境嗎,他還是當年那個凡人嗎?初境是什麼感受,宛若嬰兒來到世上,自我的覺醒,混沌中顯現清明。對於妖修而言,也是一點靈智的萌芽顯現,它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身。
修士邁入初境的手段,往往從清靜中得,或藉助某種感觀的凝鍊,如垂簾逆聽,排除外緣干擾去感受自身的存在,進入一種純淨的狀態,宛如嬰兒睜開了眼睛。不過這雙眼睛是能夠看清楚自己的,伴隨的神通往往如內視,能察知身心的變化與種種微妙的感受。
人們往往並不清楚自己的狀態,比如哪裡出了毛病、哪裡不對勁,但邁入初境得以修煉後,首先求證的便是這一點。
用語言很難形容登上建木第九枝世界後,彷彿重歸初境宛若凡人,是突破了怎樣一種修為、求證了怎樣一種心境?但可以勉強打個比方。
比如修士突破了三境可以御物,能人所不能,這是一種成就;而突破四境可以御器,又是三境修士所不能,這是一種更高的成就。
正是因為這種比較而產生的差異,才會顯得某位修士更高明,也正是因為修士的成就是透過修煉獲得了他人所不具有的神通法力,所以在別人看來才會顯得了不起。那麼由此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成就是透過與他人比較而獲得的嗎?
對於人間的很多事而言,這簡直就是一句廢話。一個人比另一個人掙錢更多、官職與爵位更高、擁有的領地更大,往往就意味著地位與成就更高。再稍微引申一下,甲的修為是五境,乙的修為是六境,當然便意味著乙更高明。
可是在一種無從亦無須比較的狀態下,又如何去衡量一個人的成就呢?比如無邊玄妙方廣中一無所有,只有這麼一個人,他又如何來衡量自己的成就?換而言之,如果所謂的成就一定要透過與他人比較,便意味著要依靠他人的存在才能獲得,那麼又何談大自在超脫?
仙人之所以是仙人,在凡人看來,是因為他們長生不老、神通廣大。但假如有這樣一個世界,人人都是長生不老,皆掌握各種神通手段,在這個世界裡他們都顯得很平凡,那麼他們是仙人還是凡人?
在很多凡人看來,假如真有那樣一個世界,當然是令人羨慕的,但在這個世界中,無非是一群長生不老、神通廣大的凡人,沒有因比較而感覺到更超脫。而這種心態或者說心境,就是所謂凡人的桎梏,或者說輪迴的桎梏。
凡人的桎梏往往體現在各種文學想象中。比如人們想象有這樣一個世界,有靈氣、有秘法可以修煉,比如練劍吧,這裡的劍並不是單純的劍,只是一種修為境界的象徵。從普通的劍士開始,層層升級為劍師、大劍師……劍聖、劍帝,然後可以飛昇。
那麼飛昇之後呢?換了幅地圖、換了個世界,大家都是劍帝,這個世界裡的劍帝就相當於前個世界裡的劍士,於是從頭來吧,劍帝士、劍帝師……劍帝聖、劍帝帝,或者換一種稱號,然後又可以飛昇超脫出這個世界,神通更廣大。
週而復始,似曾相識,還是那樣的人和那樣的事。這是超脫嗎?不不不,這就是輪迴!在自我中輪迴,在他人中輪迴,在心境中輪迴。哪怕是盡情放飛虛構的想象,仍然是在無盡的輪迴中。
而成仙的真意,就是跳出這樣的輪迴、求證大自在超脫,所謂的長生不老、神通廣大,不過是脫離輪迴束縛的一種表像,而不是跳進另一個輪迴中。
虎娃的修為是輪迴嗎?看上去倒是有點像,曾經在人間突破九境,又在九重天仙界登上建木九枝,逐漸求證真仙極致修為。可是虎娃的感覺,卻是越來越迴歸平凡,甚至重新回到了初境,宛若純淨的嬰兒。
他並非是那抱在手中的嬰兒,仙人已是形神一體的存在,所謂的仙人與初境的凡人感知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