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奉王之命,馳援井陘關!(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王楊諒星夜趕回幷州,從西門殺進幷州城內,斬殺了豆盧毓兄弟和皇浦誕,及時平息了這場叛亂,漢王楊諒也就此在幷州駐紮下來。
綦良率領五萬人馬進攻慈州,慈州守將上官政,早就有所準備。他沒有采取出城拒敵的辦法,而是據城死守,雖然也是傷亡慘重,但是卻力保城門不失。綦良久攻不下,損失更大,無奈撤軍,轉而進攻相州。
相州刺史薛胄,也不是個軟柿子,依然採取上官政據城死守的辦法,弄得綦良再次無功而返,於是從滏口進攻黎州,進入白馬津。
餘公理率領人馬從太行山出發,直逼河內。並肩王楊林招來大將軍伍建章。伍建章跟隨楊林多年,立下赫赫戰功無數,不但驍勇善戰,而且文韜武略,可以獨當一面,因其戰功赫赫,已經是被文帝楊堅晉封為忠孝王,可謂戰績彪炳。
楊林對伍建章說道,“你我相知多年,今日餘公理率領大軍來犯河內,本王卻難以分身,也無法給你太多的人馬,只能給你一萬人馬,只能靠伍兄出奇制勝啦。”
伍建章說道,“王爺但請放心,餘公理此人,伍某相當瞭解,此人目空一切,輕而無謀,王爺且看我如何勝他便是。”楊林讚許的點頭允諾。
伍建章率領大軍,來到河陰駐紮待敵,餘公理則屯兵河陽,雙方人馬隔著黃河對峙。伍建章找來無數商船,擺列河岸之上,作出強攻態勢,引誘餘公理聚集人馬迎戰,自己卻帶著一隊人馬,從下游進行偷襲。
餘公理初始不知是計,聚集重兵迎敵,得到伍建章下游偷襲之後,立刻率領人馬,趕過去迎敵,雙方在須水遭遇。
當時伍建章早已埋伏在此,做好伏擊對手的準備,餘公理來到須水岸邊,正準備渡河,伍建章忽然率領人馬殺出。餘公理來不及集合人馬列開陣勢,就倉促迎戰,結果一場惡戰,餘公理的一萬多人馬,被伍建章的五千精銳殺得大敗,帶領殘部,潰逃而去。
伍建章集合所部人馬,繼續揮師東進,殺奔黎州而來。綦良攻下黎州,進入白馬津,正要休整人馬之後,繼續進攻,萬萬沒有料到伍建章神兵天降,出現在自己背後,結果一觸即潰,大敗而逃。
漢王楊諒手下大將劉建,率領人馬,在井陘關包圍了守將張祥,並奏報漢王,不日即可拿下,繼續揮師前進。但是張祥也是一名悍將,雖然幾次慘敗,只能退回關內死守城池,但是已經無路可退的張祥,及時冷靜下來,率領手下將士,齊心協力,死守井陘關。
劉建將井陘關團團圍困,持續的攻打,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劉建也沒有將井陘關拿下來,於是徵得漢王同意之後,開始調集附近各州人馬,前來增援,隊伍很快擴充到七八萬人。張祥手下人馬損失本來不小,卻一時沒有援兵相助,形勢變得岌岌可危。
並肩王楊林及時派人傳信宇文成都,命其率領部下人馬,火速馳援井陘關,宇文成都接到命令之後,日夜兼程,火速趕往井陘關。
井陘關,古人謂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稱井陘。實際上,“井陘”是太行山內一條隘道。那裡有滹沱河支流綿河,橫穿斷裂谷流出,其沿河隘道使是“井陘”。井陘兩邊石壁峭狹,車不能放軌,騎不能並行,險峻難行。並陘關揹負太行,遙對華北平原,扼晉冀交通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自漢以後,就在此地設定了關隘城牆,駐紮此地。正因為如此,漢王楊諒才會召集各州兵馬,增援劉建,只要劉建能夠拿下井陘關,大軍就可直入燕趙之地。
井陘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自然在此發生了很多的經典戰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楚漢之爭時期,韓信的井陘關大捷。
楚漢之爭,項羽在彭城擊敗劉邦,被動局面下,劉邦採納張良計策,以虛張聲勢與項羽僵持,分兵伐代、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