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第 57 章(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一日,馬河谷中,老首領的居所之外,聚滿了從四面聞訊而來的土人。
河西節度使謝長庚,今日親自到了這裡。
據說他這趟過來,除了探望老首領,亦是商議馬河谷往後的去向問題。
人們張望著那扇被衛兵把守著的大門,或摒息等待,或竊竊私語,面上神色,無不喜憂半摻。
往後若是不必再像從前那樣,被困一方,連日常用鹽的獲取也困難重重,這自然是件極大的好事。
但是對於他們來說,祖祖輩輩,在此繁衍聚居,腳下的這片土地,早已融入他們的骨血,而今面臨將要被遷的命運,除了不捨,對於未來,他們更是充滿了迷茫和不安。
人人都在焦急等待。
時辰一刻一刻地過去。終於,那扇緊閉的大門開啟,一名執事從門裡奔了出來,宣佈了一個訊息。
節度使在實地考察地形過後,認為不必一定要將這裡的住民全部遷空。他計劃於谷口外選址,建造塞檄,築起外城,派駐軍隊,設屯戍守衛。
土人們驚訝,繼而欣喜若狂,四周相繼爆發出了陣陣歡呼之聲。
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裡,人們看到那節度使從門裡走了出來,他的身旁,老首領靠坐在一張椅上,亦被人抬出。
一陣騷動。人們全都擁了上去,個個喜笑顏開。
謝長庚抬起雙臂,壓了壓腕。
周圍慢慢安靜了下來。
他面向著投向自己的無數道目光,說道:“謝某奉朝廷之命來此任節度使,忽忽已是四載有餘。賴民眾厚愛,將士效力,方將北寇攘於幕北。然北寇覬覦我河西良地,野心由來已久,不死不絕。爾等在此累世長居,譬如地主,謝某來此之初,便知若無爾等相助,必孤掌難鳴。今心願終於得償,蒙老首領開明,慷慨援手,願全力助我攘寇。謝某感佩之餘,亦知故土難遷,與首領商議過後,做出方才決定,擬於谷口築城,建成之後,便派軍隊戍守。軍士除我河西將士,亦盼爾等志願之人,踴躍加入,共御外敵,以保我父母長樂,妻子平安!”
他官服威嚴,身姿挺拔,目光炯炯,言語短促而有力,眾人本就對他心懷感激,此刻更是深受感染,熱血沸騰,紛紛朝他跪拜。那些精壯的土人男子,更是摩拳擦掌,爭表要加入軍隊,效命於節度使。
謝長庚俯身,與老首領耳語了幾句。
老首領點頭。他站直身體,微笑道:“從今往後,我河西邊地,又將多出一座戍城。名字,方才我與首領也已議好,便叫武安戍。以武定安,家國永駐!”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歡呼之聲,再次響徹在了馬河谷中。
當晚,土人烹牛殺羊,設宴款待謝長庚一行,賓主盡歡。宴畢,謝長庚告辭,並約定於節度使府設宴,邀他們入城議事的日子。
老首領不顧身體虛弱,再次叫人將自己抬出,親自送他。
謝長庚再三地辭謝。
“首領身體要緊,不必送我。請首領放心,今日議定之事,必不會變!”
老首領感慨萬千。
“夫人如此仗義,節度使又豈是言而無信之人?從前是我們誤會了節度使,屢次拂逆好意,與你為敵,節度使不但既往不咎,處處為我族人考慮,還要因我這不相干之人,令夫人以身涉險,受累至此地步。感念萬分,無以表謝,我願與節度使歃血為盟,以表心志。只要節度使在此一日,我死了,我的兒孫,亦將承襲!”
早有人設好神壇。盟誓完畢,謝長庚帶著隨從出谷。
路上,部下興高采烈。劉安說道:“將土人遷出,不但耗銀,日後安頓生計,也不是小事,處置不好,便又滋生事端。還是大人的這個法子最為穩妥,不但省力,還能鼓動土人投軍參戰,可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