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戚氏,雖是做錯了事,但從前好歹也救過娘,你離家後,戚家也照顧了娘,她定會改的,庚兒,你看在孃的面上,得饒人處且饒人,莫要太過為難於她……”

謝長庚說:“娘放心。兒子還是拿她當孃的救命恩人看,不會虧待她。”

第二天,節度使府的管事安排好家中之事,照謝長庚的安排,護送老夫人一行人回去。

謝長庚親自同行,數日後,直到送出河西,掉頭之前,吩咐管事,到了後,主持戚氏的嫁人之事,在他返回之前,要安排好信靠的人留下,若是戚氏與老夫人再次頻繁往來,及時告知自己。

管事一一記下,辭別後,上了路。

謝長庚目送車馬遠去,立刻掉轉馬頭,趕回姑臧。

前幾日,奉劉後之命送來賜物的楊太監到了後,便說自己久聞河西風物壯美,趁此機會意欲飽覽一番。節度使事務繁忙,身負重任,無需作陪,讓謝長庚自管忙事,他隨意走走。

謝長庚自然心知肚明。

遠在上京裡的劉後,借轉賜貢物之名,派心腹來此巡查而已。

原本,朝廷就會定期派官員下地方巡查,探聽民情,考察吏治。謝長庚來此任節度使後,這幾年,朝廷一直不曾派專人來過。

這回派來了人,他需要做的,便是照楊太監的話行事。故這幾日,他不曾作陪,只命開放各處,包括戍城和兵營,任由太監四處走動。

他趕回姑臧,被告知楊太監已歸,正在驛館休息。

謝長庚匆匆回府,換了官服,馬不停蹄地去驛館見人,見面一番客套之後,太監道明日動身回京。

當晚,節度使府設宴,替楊太監一行人踐行,玉饌金酌,賓主盡歡。

宴畢,謝長庚親自送楊太監回驛館歇息。

“承蒙太后掛念,送來賞賜,謝某感激萬分。更是勞累楊使親自出京,一路辛苦來到這裡,也未曾招待,便又要上路返京,謝某實在過意不去。謝某已備好貢品,有勞楊使,代謝某送至太后那裡。謝某亦另備了一份薄禮,請楊使笑納。”

楊太監笑道:“節度使何須與我客氣。我長年在宮中服侍太后,難得出來,不瞞節度使,這趟差事,還是我自己求來的,這幾日四處遊玩,不虛此行。”

他誇了一番河西風物,看向謝長庚,目光意味深長。

“前日我走動時,聽聞翁主不久之前,又來了河西,今晚夜宴,不曾見夫人露面,莫非不在府中?”

他壓低聲,附耳道:“節度使,我是拿你當自己人,才說這話的。你也知道,若叫太后知曉,難免是要過問幾句。”

謝長庚解釋土人之事。說:“多謝楊使好意相告。慕氏如今正在去往天山取藥。不瞞楊使,她年初便被我送回了長沙國,這回再次接來,不過是為利用。她到後不久,我便向太后上了一封奏摺,詳細稟明此事。太后此刻想必已是收到摺子了。”

他對上楊太監投向自己的兩道目光。

“慕氏通醫,此前機緣巧合,因醫示好於當地土人。謝某接她來的目的,便是利用慕氏助我解決土人之事,以利朝廷平邊。楊使既來了,勞煩楊使,回去之後,再替謝某向太后轉話。有關慕氏一事,謝某時刻謹記太后叮囑,不敢有半分悖逆。”

楊太監心中疑竇解除,點頭笑道:“我還道這慕氏怎的又回了這裡,原來是有如此內情。人盡其用,節度使高明!已經上折更好。放心,我回去後,會替節度使在太后面前再解釋的。”

次日,謝長庚再度送走楊太監一行人,回來的路上,天空又飄起了雪。

他徑直去往馬場,將熙兒接回城中,回到節度使府,還不來及喘一口氣,一騎快馬,又送來一個訊息。

老首領傷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