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的意思,是這些天竺降兵會像波斯降服兵馬一樣,為我大晉所驅使。”王三輕聲問道。

華安點頭道:“沒錯,既然波斯兵馬可以為我軍前鋒,為何天竺的投降兵馬不行呢?不過,不論天竺降兵還是波斯降兵都不是我大晉百姓,所以他們總是不夠可靠,若要讓他們全心全意的為我大晉效力,必須,對他們進行混編,讓一支兵馬中,既有天竺的降兵也有波斯的降兵,甚至,還有吐火羅各國、河中地區諸國等等國家的兵馬,如此,這些來自不同國家計程車兵編組在一支軍隊裡,就不會形成合力了,只要大晉的將領控制得當,便可以永遠控制這支輔助軍隊,讓他們作為我大晉攻城略池的前鋒兵馬。”

顯然,中亞地區實在是太遼闊了,這麼廣闊的土地若是全部由大晉將士控制,所需要的兵馬實在是太多,而華安自然不可能將龐大的兵馬部署在中亞地區,所以,若要控制面積寥落的中亞地區,必須擁有一支人馬眾多的輔助軍隊,而這些投降的兵馬便是很好的輔助軍隊,至少,從今日波斯大軍向富樓沙城發起進攻,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只不過,波斯將士的內心向往波斯,而天竺將士則更願意效忠天竺,若是不將他們混編,一旦晉軍主力離開中亞,他們便極有可能會反叛,並各自歸國,從而逐步將大晉的勢力驅除出中亞,而若是將這些國家的降服兵馬混編,則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犍陀羅歸附大晉

華安所設想的透過混編各國降服兵馬,從而達到控制這些兵馬為大晉效力的計劃,可謂是比較合理的,但也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真正操作起來,還是有很大難度的,至少有一些棘手的問題必須解決。

首先,最大的問題便是軍餉和軍糧的問題,養兵需要錢財和糧餉,沒有這兩樣東西,是無法有效供養軍隊的,晉軍供養自己的軍隊就已經耗費很大了,若是再供養一支輔助軍隊,對軍餉和軍糧的壓力就更大了,而這將是非常龐大的負擔,必須要認真的考慮。

華安的計劃是向各國索要錢財和糧餉,甚至直接在各國收稅,以供養這支龐大的軍隊,但這樣一來勢必會侵犯各國王室和貴族的利益,從而會遭到他們的全力反對,如今,晉軍主力駐紮在這裡,或許還有可能得到這些錢財和糧食,而一旦晉軍主力撤離,則極有可能出現大規模的反對大晉的反叛行動,至少這種情況是完全可能發生的,而且可能性極高,華安既然花費了巨大的精力打下這片土地,並下決心建立安西都護府,就決不能讓這種情況發生,況且,這一地區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大晉的核心利益,豈能丟掉。

關於日後如何更加有效的控制中亞地區,華安覺得自己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並制定出非常詳細的計劃才行,絕對不能因為絲毫的疏忽大意而讓千辛萬苦得到的大片江山瞬間失去。

這幾日,華安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並設想出了幾套方案,但不論哪一套方案,供養這支龐大軍隊所需的花費都必須由中亞各國負擔,而不能讓大晉朝廷從東方調撥,畢竟,從大晉的都城洛陽,距離中亞地區有萬里之遙,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調撥糧餉實在是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一旦半路出現意外,則駐守在中亞的大軍極有可能會出現斷餉和斷糧的險惡境地,從而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也就是說,華安必須在中亞籌集足夠消耗的軍糧和軍餉,同時,還不能過於刺激當地的王族和貴族,以免遭到太大的反對,而這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和智慧才能辦到的,華安必須謹慎。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眼下天竺王國還沒有徵服,華安與麾下部將的當務之急是儘快殺向華氏城,並將天竺王國征服,讓天竺的海護王服從大晉的號令,否則便滅了他笈多王朝。

王三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