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金斷玉。 老人輕輕開口:“大兄,我想北上,去磨礪劍道。” 王良轉過頭,淡然開口說道:“怎麼,還存了和冷寒水一較高下的念頭,他一隻腳已經踏入第六境,你怕是沒有勝算。” 姓名為王三秋的年邁劍客低聲道:“大兄,我那一劍,已成八分。” 王良仍舊是不溫不火:“你那一劍走的是玉石俱焚的路數,不說用出來冷寒水那玉如何,你這石卻是不存了。現在朝堂之上,為兄在世仍可保王家平安,待為兄西去,這王家上下數百口人,不得由你來看著?兩位皇子爭位,已經數次向為兄露出了招攬之意,為兄之所以不敢選擇,便是因為局勢不明,一旦走錯,整個王家便是萬劫不復。所以為兄這些年為你收集世間名劍,便是希望你劍道一日千里,等為兄西去之時,王家不至於傾刻間崩塌。” 王三秋欲言又止。 王良淡淡開口說道:“為兄知道你對家族事物一向不甚在意,但有些事情卻是不得不做,當年父親有意讓你接替家主之位,你死活不肯,非要去追尋劍道。為兄替你做了這二十多年的家主,讓你安心習劍二十年,現在你該替為兄照料後人了。” 王三秋低頭不語,只是腰間古劍微微顫動。 王良瞟了一眼,笑問道:“你告訴為兄,你在劍道上能派第幾?” 王三秋抬起頭,眼中黯然:“習劍數十年,劍道修為只能算是勉強排在前十,若是對陣其他九人,勝算不大。” 王良看了看水面,輕嘆道:“秋弟怕是生錯了世道,這個世道怎麼偏偏出了個葉長亭?” 王三秋無奈道:“說什麼天道酬勤,葉長亭這天資卻是無論如何都不可彌補,只怕是我連他一劍都接不下了。” 年輕時候在家族裡並不被看好,饒是身為嫡長子,父親在考慮家主繼承人的時候也是選擇了王三秋,要不是王三秋寧死不從,這家主之位怕是沒有那麼好坐。同其他世間大族不同,或許是他性子閒淡,而王三秋又對家主之位毫無感覺,兩兄弟才得以兄友弟恭了一輩子。 不過無論怎麼說,王良從成了這家主以來,王家絲毫沒有衰敗的氣象,雖然在朝為官的王家子弟不多,但無論經商還是在文壇,都有王家子弟一席之地。 王良笑了笑:“為兄與你說點你不感興趣的,大楚使者已經到了南唐,擇日便要和南唐舉行一場關於縱橫之術的辯論,據為兄所知,大楚縱橫之學已經凋零已久,萬萬不可是我南唐對手。只是這些驕傲的楚人明知如此還是來了,是不是有些驕傲的愚蠢了?” 王三秋沉聲道:“楚人就是這個混賬性子。” 王良搖頭,輕輕道:“我倒寧願南唐也該是這個性子,當年的李青蓮不就是這個性子麼?” 水面微微有些漣漪,王良眼疾手快,迅提杆,從水裡提起一條半大的鯉魚。 王良將魚從魚鉤上取下,扔進水裡,才微微嘆道:“自以為夠大,敢無懼魚餌,可怎奈還是無力相抗,若是我不放你,你是不是要後悔終身?” (本章完) 。
第141章 上朝
南唐惠明十年初夏的朝會顯得十分鼎盛,除去本就是在江寧城的南唐廟堂大佬以外,京畿之地的數位將軍和駐紮在南唐各個軍事重鎮的十數位大將軍無不把守衛重任交給了副將,而自己則是快馬加鞭的趕到江寧城,來參加今日的朝會。 皇城坐落在整座江寧城的正中心,周遭的建築似眾星捧月般拱衛著這座南唐最重要的皇宮。 從外城通往皇城的四條直道,不同於往日早晨便顯得嘈雜的場景,今日,顯得十分安靜。 才從外地回京的將軍們,不過在自己的府邸裡歇息了半日左右,風塵都還未洗去,便匆匆起床洗漱,穿好那件禮部才送來的武官官袍,便枯坐在院裡,等著上朝的時間。 吏部尚書王良換了一身嶄新的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