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做平常事,君子愛美有何不可。
見兒子執意,靜安長公主嘆口氣做罷,心想全當是給次子的補償,轉頭又到裕安帝面前為憶君討了個四品的誥封。
尚家有羅姬恃寵而生嬌,京裡的貴女們縱然十分愛慕尚坤也要先掂量一番。聽雲尚儀私語,兩邊公主府裡想攀親的人家少了三成,都半遮半掩吐露郎君偏寵的事。
人家好端端的女兒家,也不想一嫁進門就要對上盛寵的侍妾,憶君明白,她更是巴著尚坤不放,最好全嚇走那些想結親的人。
阿圓騎在馬上竊笑,狡黠俏皮,嘴唇紅嘟嘟,尚坤心族盪漾,湊近了問她,趁著沒人注意香一記她的素手,挨在唇邊不捨得放手。
“明天出城見到美人,不許看她們,只准念著阿圓一人。”憶君理直氣壯,絲毫不覺得她說話有*份。
那個人拿整顆心在寵著她,寵得她不知天高地厚,索性就當成他一輩子都能容讓她。
尚坤吃吃笑出聲,有了阿圓,他還能再瞧見別人?
第1章 正陽門下
三月春風和暢,柳絮輕飛揚,陽光揮灑溫熱,正值踏青的好日子。大周朝都城上京的大街小巷被不計其數的人群擠得嚴嚴實實,他們不為出城郊遊,全都為了一睹徵西大軍勝利凱旋。
與犯邊的突厥交戰近兩年,大周勝得艱難,損兵折將無數,才能力克敵寇,將數十萬突厥逐出邊境,並簽定盟約互不相犯。
西邊的戰事牽動京中無數戶人家,幾乎家家都有兒郎在軍中效命,使得京外的開元寺香火鼎盛。寺中各大殿堂中點著經久不熄的大小海燈、長明燈,數百位僧人日夜誦讀經文,即為超度往生的英靈,也為沙場上僥倖生還的軍士祈福。
至於香火錢也分個三六九等,上京城中數一數二的權貴“北上南下”——即定國公尚府及安國公夏家都是豪擲千金,成車的金銀絲帛送往各大寺廟中供奉。一般官吏家則要遜色得多,再到平頭百姓之家更是不計多寡,只求心誠。
人群中羅大嬸正興致勃勃對幾個同齡的婦人說起此事,眉是上挑著的,眼中笑意溢位,聲調也比平時高了幾分,“這回臭小子能平安回來,也不枉我和阿圓從嘴裡省下錢糧,月月往幾個寺裡跑,又是吃齋,又是求平安符。阿彌陀佛,佛祖保偌,人終於囫圇著回來了。”
說話的幾個婦人都是知根知底,素日也常走動,旁邊有個大嬸笑著挪揄:“你也不怕虧了阿圓,她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說及女兒,羅大嬸的眼睛又彎了彎,給略顯精明清冷的外貌添了幾分麗色,扳著手指頭對大家誇女兒:“你們是不知道,阿圓懂事的不得了,自從三年前那場大病後,她的身子骨比小時候要強上百倍,也不怕吃苦,跟著我吃齋。”
羅大嬸興致上來,對著幾個老相識大說特說,眉眼盈著喜色。
聲音傳到幾步開外,一處閉門的酒肆屋簷下,五六個穿紅著綠的豆蔻妙齡少女也能聽到一多半。她們全都抿嘴笑,衝著當中那個穿著淺綠色繡西番蓮小襖的少女戲語,“阿圓,你娘又在可勁誇她的好閨女。”
被喚做阿圓的少女年約十四五歲,膚色白皙,彎眉似黛染,一雙杏眼水漉漉籠著霧氣,鼻子小巧,唇若紅櫻,襯著春日的朝陽,分外嬌豔動人。
聽見大家的調侃,她回一句:“就讓我娘誇吧,反正我也差不離。”
幾個少女輕嗤阿圓的厚臉皮,調笑幾句,復又把目光投向徵西大軍即將要抵達的正陽門,盼著自己的父輩及兄長們早點能進城回家。
從天不亮一解宵禁就趕著出門,直站到現在也有些時辰了,覺得腳麻,阿圓扶著廊柱輕輕活動兩個腳腕。聽著羅大嬸仍滔滔不絕誇著自己,她不由會心一笑。
誰能想到,羅大嬸嘴中的好閨女已脫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