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左騾子聽了之後,捏了捏拳頭,這話聽著提氣,他左季高也贊成,但事兒卻不是這麼做的。
楊猛的許多話,曾滌生都沒過心,但有幾句關鍵的,卻在他的心裡過了一遍又一遍,楊老三的話雖說狂悖,但器量卻是大氣磅礴,撫了幾把長鬚之後,他心裡也有了決斷。(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章 明事暗做
“敢問部堂,所謂的洋務與河道工程,是不是為應對英夷之流而準備的?”
曾滌生就是再遲鈍,到了這個時候,也明白了楊老三的心意,這位怕是自掌權之初,就在謀劃著對抗洋人吧?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是魏源說的,而楊老三就是這麼做的,水師的鐵甲船,各色的洋槍火炮,怕是這位自打林元撫到了雲南,就在籌備這些了吧?
河道工程的事情,曾滌生也不是一無所知,河道工程之中,用了許多的西洋機器,前些日子在江西籌備理學社的時候,曾滌生也看過胡林翼的書信,而今想來,許多事情,他楊老三是早有預謀的。
扶持自己、扶持左季高,整改兩湖綠營,拓寬長江水道,連同兩湖的江河湖泊,這些事兒,怕都是為了將來運糧運兵所備,至於洋務,成都府、武漢三鎮、洞庭湖、黃鄂二州、九江湖口,建的全部都是炮廠、船廠,這位所圖乃大啊!
“哼哼……不錯!都說你曾滌生遲鈍,我看也不算是很遲鈍。
老子的水路已然遍及兩湖直通廣州,一旦開戰,三五天的功夫,幾十萬大軍,運抵廣州不是什麼難事兒!
之前沿江所建的船廠、炮廠,已然能生產蒸汽機與火炮了,三五個月的功夫,老子就能造出木製輪船幾千艘,各色火炮上千門。
只可惜時不我與,若是此事早作三年,老子的河道就能直通京畿。遍佈江南。海戰。老子沒有一絲的把握,但要是陸戰,幾百萬人,老子一個月的功夫,也能運抵沿海的各處戰場。
可惜啊!長毛賊勢大,老子出山的時間太晚,當年若不是林公謀劃失策,三年的時間豈會白白浪費?
這時間已經是刻不容緩了。如今我所能做的,只有穩住兩湖了,河道工程竣工之後,老子就要著力發展兩湖的灌渠,爭取一年之內完工,以保大軍糧草無恙!
事情來得太快,老子的準備太過倉促,左季高的楚勇,已經有了眉目,只可惜你曾滌生之前不聽老子的勸說。連敗兩次損兵折將,不然算上老子的水師團練。朝廷怎麼也有六七萬可戰之兵,沿江沿河,只要能行船,老子的人馬就能為拱衛大清出上一份氣力。
倉促了!只恨這天時不在我身,不然老子定然打他個生死兩難!”
楊猛這話說的,七分真三分假,之前他是想依靠鐵路運輸的,但法蘭西那邊遲遲不動,西山鐵軌的產量又實在有限,好在自己之前造了駁船和翻江龍,洞庭湖到手之後,給楊猛開闢了新的思路,河道運輸的速度,在當今這個時代,算是不慢的,若是配上大功率的蒸汽機,再加上堅固的鐵殼駁船,船隊的速度並不次於鐵路運輸,而且相較於鐵路運輸,河道運輸的成本更低、運量更大!
沿海一帶遍佈江河湖泊,只要楊猛用運河將這些江河湖泊連成一張大網,暫時代替鐵路運輸,在大清沿海一帶快速運輸兵力,也就成了現實。
有一條,對楊猛來說真是可惜,那就是他上位的時間太短,還要顧及太平天國,若是埋頭髮展,許多事情,都要比現在好上許多的。
“這就是部堂所說的明事暗做吧?此事並非不妥,部堂何苦相瞞呢?若是早說,滌生也會盡力支援的。”
楊猛的話頭主要是針對曾滌生的,左騾子現在直接被無視了,想必曾滌生的心裡有不少的疑點,這次也不知能不能疑惑盡去呢?
“盡力支援?曾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