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只為汕尾“瀛伊203”,8 名犯罪嫌疑人均是汕尾人,這批貨物是他們從香港觀塘碼頭裝上船的,準備偷運到汕尾等地倒賣。 。 想看書來
力阻“洋垃圾”入侵(2)
類似上面查獲的走私船隻,海上緝私警察每年都要查獲上百起,繳獲廢物、垃圾數千噸甚至上萬噸。查獲的“洋垃圾”,主要來自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透過兩廣地區(廣東、廣西) 和華東地區(上海、山東、江蘇、浙江) 走私入境,香港、越南是國內固體廢物走私的主要過境地。1/3 廢物走私是經海上走私入境的,走私海域主要是香港周邊海域和北部灣海域。
2005 年以來,海關查獲的海上走私廢物案件佔案件總數的近31%。貨運渠道廢物走私,主要是以偽報品名方式進行的。“洋垃圾”數量之多,讓人觸目驚心,僅英國每年輸往中國的“洋垃圾”就達200 餘萬噸。
蛇口海關緝私分局的資料顯示,2008 年1 至7 月份,他們共立案偵辦走私固體廢物案件3 宗,抓獲犯罪嫌疑人18 名。
當前廢物走私活動呈四大特點:一是海上走私廢物單次數量大;二是海上走私固體廢物活動,由衝關走私轉變為偽報品名、藏匿等隱蔽方式走私;三是海上固體廢物來源、流向相對集中,主要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歐洲,能夠利用的固體廢物,經國內沿海村鎮翻新、拆解後,流入市場,不能利用的固體廢物隨意棄置,造成環境汙染。因海關不斷加大打擊力度,走私固體廢物團伙千方百計變換手法,逃避海關查緝。四是固體廢物涉及的走私分子眾多,為逃避打擊,走私分子形成嚴密的組織結構,內部人員相對固定,分工明確,既有專門負責聯絡固體廢物貨源和海上運輸的,又有專門負責海上接貨和內地加工處理、市場銷售的,團伙頭目則對走私活動進行幕後指揮。
海上偷運固體廢物走私案件,一般數量較大,卸貨和陸地運輸環節所需時間較長,針對這一特點,海上緝私人員採用雷達、GPS 等技術手段,配備靈活的快艇,在海上屢屢查獲走私固體廢物的船隻。
2006 年1 月18 日凌晨,根據情報經營,深圳海關緝私局情報處與惠東海關緝私分局、海上緝*開展聯合行動,在惠東縣港口鎮與平海鎮內查獲了從惠東港口碼頭涉嫌走私入境的20 個貨櫃,櫃內裝有手機電池、手機外殼、液晶顯示器、廢舊電腦配件、電子元器件、線路板和汽車切割件、廢舊輪胎、臺式電子遊戲機、電腦繡花機等“洋垃圾”。
如此大批的“洋垃圾”,是怎樣從海關監管的港口碼頭走私入境的呢?
由於主犯在逃,走私貨物報關、通關、查驗等環節手續正常、完備,使得案情變得撲朔迷離。偵查員多方調查取證,仍然難識其真面目。針對案件特點,偵查員提出直接運用刑事技術手段介入辦案的思路。在詳細瞭解案情後,刑事技術部門擬定了兩套方案:一是根據偵查員發現9 個涉案貨櫃,與海關前期查驗的不同櫃號的貨櫃相似,這一重要線索和現場貨櫃車的圖片,運用“影象識別”鑑定技術來確認可疑貨櫃車的真實“身份”;二是在涉案貨櫃車上,尋找犯罪嫌疑人遺留的痕跡物證,採取“以物找人”的偵查思路,來確認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事實。
技術人員透過對兩組可疑貨櫃的影象進行分析比對,確定有9 個貨櫃與惠東海關前期查驗的貨櫃是同一組櫃。走私分子不僅對查驗過的貨櫃櫃號與沒有查驗的貨櫃櫃號進行偽造互換,為了掩人耳目,還對部分貨櫃車外貌也進行塗改。
偵查員進一步調查取證,逐步發現了其走私過程和手法。原來,這9 個貨櫃是犯罪嫌疑人為走私活動準備的道具,他們按照正規進口途徑,進口33 個貨櫃的正規貨物,海關查驗後取得放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