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號為榮,通字的用法就是初代先祖的名字兩個字作為代代通字使用,比如閒院流的初祖是正二位権大納言藤原公実,自他分出的三條家、西園寺家、德大寺家代代家督所用的通字就是“公実”這兩個字,而且是隔代換一次區分輩分的高階方式。
武家的用法比較粗疏些。就是把武家嫡流的通字代代相傳。這個好處在封建時代的好處顯而易見。只要報出來自何處苗字通字以及官位就能讓對方立刻知曉你是哪家的孩子,即便是兩個素昧平生的武士也能透過苗字通字等一連串的特殊證明來驗證雙方是至親一門眾,這到有點類似中國古代的堂號切口黑話之類的東西。
初次見到武藏國的同族一門吉良賴康很順利,當吉良義時知曉他只有武蔵國久良岐郡蒔田村一小塊領地,生活十分困窘只能依靠北條家的接濟保持溫飽水平,於是大筆一揮給吉良賴康一門眾別格待遇,作為武藏吉良家的家督享受兩萬石格的譜代重臣級別,四季時令果蔬肉蛋不缺。當場賜予金銀絲綢價值永樂錢五千貫文。
吉良氏朝調任江戶城進入奉行眾共參政務,他的職位是擔任禮儀奉行的高階奉行人,這樣吉良賴康所獲得的兩萬石以及各種福利待遇就變成家祿,吉良氏朝擔任高階奉行人所領受的那份薪資則是職祿,吉良賴康離開江戶御所的路上笑的嘴巴都快合不攏了。
……
面對關東國人眾的赫赫兇威,吉良義時的調略也在同期迅速展開,首先調略的是常陸國中的名門大掾氏,大掾貞國和他的諸多支族遍佈整個南常陸國,南常陸三十三館擁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即使常陸佐竹家也沒辦法壓制這些國人。
只是因為大掾家本身實力不強。又牽扯著一門眾的各種內紛無法發揮出實力罷了,吉良義時聯絡大掾貞國打算說服他加入吉良家的陣營裡。對抗中常陸國的小田氏治和江戶忠通,還有常陸霸主佐竹義昭。
對下野國的調略則首先從佐野昌綱開始,這個沒節操的武家其實早就搭到上総足利家的線,其同族一門眾桐生助綱正在吉良義時配下的上野軍團裡擔任足輕大將,桐生助綱中年無子面臨絕嗣的危機,特意從佐野昌綱要來一個嫡次子作為桐生家的家督繼承人。
這層關係的羈絆讓佐野家天然傾向於吉良家,尤其是獲得吉良家使者帶來的價值五百貫文永樂錢的金銀饋贈,佐野昌綱當即就愉快的接受轉投陣營的調略,領著自家的軍勢掉頭離開古河御所回返他家裡造反。
另一個調略的物件是那須家的家督那須資胤,不得不說關東國人眾或者說戰國的武士真是無節操的很,當初反吉良聯盟裡那須資胤叫嚷著要支援足利藤政反吉良,那須家的大關高增、大田原綱清、福原資孝連聲制止,聲稱自己是堅決的要站在親吉良的陣營裡。
結果沒過多久又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親吉良的那須七騎大部分轉為反吉良,那須資胤這個當初反吉良的先鋒也出現態度的逆轉,尤其是見到朝山日乘委派的密使很快約定撤離古河御所回返下野國的決定,至於關東國人聯軍的死活和他沒有太大關係,他要回去針對幾個舅舅的領地發動突襲。
國人眾的態度就是這麼有趣,他們覺得對自己有利的就會支援,反之覺得對自己有害的就會去反對,這種考慮通常都是自私而又不顧大局的行為,所以經常會遇到一些國人眾像牆頭草又像變色龍,一會兒貓臉一會兒狗臉變換個不停的怪異景象。
這一套生存法則是戰國時代的獨特文化,雖然很沒節操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有用的,只要不碰到有力大名或者更上層的朝廷幕府幹涉都沒多大事,吉良義時就是看準他們的性子才敢動手,要這些武士都像一百多年前結城合戰那樣忠勇,反倒讓他沒有盤外招式可以運使。
昔日親佐竹反北條的一干國人眾,全部跟隨佐竹義昭的陣營變化到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