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正熱熱鬧鬧觀燈之際,忽見天空上方金光閃耀,一見又是菩薩顯靈,毫不遲疑,紛紛下拜。

只見那三怪中的老大道:“下面眾人聽著,我等保佑金平府風調雨順,家家戶戶安定,此需你府眾人敬獻誠意。”

下面有那膽大的便問:“不知佛爺菩薩要我們如何敬獻誠意?”

老大繼續道:“若要保長久平安,金平府百姓需設立金燈,並且每年足額供獻千斤上等酥合香油方顯誠意。”

百姓只管跪拜應允,那來得及顧得上分辨真偽。

說罷三怪又卷一陣雲,隱遁而去,百姓忙拜。

金平百姓和頭領聽佛爺開口了,都莫敢不從,對於三怪提出的數量一分不少,每年分攤供給,那上等燈油本來產量便少,每年湊得千斤也非易事。

三怪得了香油和祭拜的供品自是不忘去靈山和西海打點一番,從此享得富足,只苦了那奉獻香油的百姓,依舊矇在鼓裡。

三怪又改了名姓,依據各自做法的模樣叫屬下分別稱其為:“避寒、避暑、避塵大王,自得其樂。”

犀牛精自以為安排的周全,卻未曾想,沒有不透風的牆,未多久,此事便傳到文殊、普賢二位菩薩的耳朵裡。

聽說有妖怪似在冒充他們和佛祖模樣在附近的金平府受百姓納供,二位菩薩很是奇怪,怎麼有人如此大膽,竟然在靈山如此近處冒充佛祖和自己,難道這巡查的金剛沒有發現不成?

二人心中奇怪,只是未將此事和最近供奉他們的燈油突然變成之前從未見過的上乘佳品一事聯絡起來,只道是那管燈油的長老最近用心了,未曾多想。

於是文殊和普賢二位菩薩到如來處請教此事,看佛祖是否得知其詳。

如來見二位菩薩一齊來見,便知二人為何事而來。

文殊道:“啟稟佛祖,近來金平府有妖邪冒充你我,受那百姓供奉,不知佛祖可曾知曉?”

如來聽後,點頭道:“此事我已知曉,想必是那巡查的金剛力士懈怠了。”

普賢問道:“不知是何方膽大妖怪,敢在靈山腳下冒充佛祖,真是太過妄為,我等即刻派人前往察看捉拿。”

如來搖頭道:“你且慢來,欲捉那妖怪並非難事,但你等可知那處的百姓對此作何感想?”

二位菩薩都搖搖頭,看著如來,等如來繼續說個明白。

如來繼續道:“那金平府地原本非我佛地,佛門也忙於遠近諸事,而從未曾遣人前往那府做法安民。今那三個妖怪不做他法,偏偏冒充我佛門之聖,百姓皆以為是佛門的恩德,因此他們感念的乃是我佛門,而並非是那三個妖怪。”

文殊普賢一聽皆高誦佛號,贊佛祖大智通明。

普賢問道:“難道就任由其繼續冒充下去,讓那百姓不明真相年年供與那妖精?”

“嗯,我知你心中欲除此三怪,但你可知除此三怪乃是如同滅除百姓心中的佛念一般無二。”

普賢笑道:“我佛高見,弟子未曾考慮如此之深。”

如來點點頭,說道:“好了,此三怪之事,我自有安排,待取經之人路過,自得其解,你們且下去吧。”

文殊和普賢二位菩薩拜別了佛祖,出得門來,普賢問文殊:“你說佛祖今到底是何意,既然已經知道那三個妖怪冒充佛祖和你我,卻又不叫你我前去剷除,尤其是佛祖最後那句,說是待取經人路過,甚是奇怪。”

文殊人稱妙吉智慧,當年還曾點化過普賢,普賢一直當文殊亦師亦友,有不明之事常向其請教。

文殊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反問普賢:“你可記得佛祖蘭盆會上對取經之事的安排?”

普賢有些不解,問道:“知道,現三界之內,無不知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