軾等賢臣相輔,雖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最終在仁宗時期形成,但仍然難掩歷史上的光輝。

客觀的評價宋仁宗,說他是位仁慈的君主一點也不過分。

仁宗雖然貴為一國之君,擁有天下的財富,但生活卻極為簡樸。有一年,正是初秋,宋仁宗很長時間沒有食慾,侍衛人員非常著急。於是一個官員獻上蛤蜊。宋仁宗看到蛤蜊,便問這是從哪裡弄來的。那個大臣只好老實地回答說從遠道運來。宋仁宗又問要多少錢,那位大臣回答說共28枚蛤蜊,每枚一千錢。宋仁宗生氣地說:“我常常告訴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

諫官王素曾勸諫宋仁宗不要親近女色,應該用心於朝政。宋仁宗回答說:“近日,王德用的確將一些美女進獻給我,現在就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她們罷。”王素正言道:“臣今日進諫,正是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宋仁宗聽了,雖然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說:“把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後就來報告”。講完,他還是依依不捨的。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了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她們走為妥”。宋仁宗說:“朕雖為帝王,但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了,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

第四章:文官政府(5)

宋仁宗在位的時候,善於納諫,而且對於臣下的進諫慮心接受。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期間,就曾屢屢犯顏直諫,有時甚至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但仁宗一面用衣袖擦臉,一面還接受他的建議。有一次包拯上述請求免掉三司使張佐堯的職務,理由是他平庸無長,不能盡到職責。但是張佐堯是宋仁宗寵妃張貴妃的伯父,因此宋仁宗就得有點為難,於是便想了辦法,讓張佐堯去當節度使。包拯還是不願意,認為這樣也不妥,並且言辭更加激烈,宋仁宗生氣地說:“你就是抓住張佐堯不放了,節度使是個粗官,你又何必如此計較。”包拯不客氣地回答道:“節度使,太祖太宗皆曾為之,恐非粗官”。張佐堯最終沒能當成節度使,仁宗回到宮中只好對貴妃說:“你只知道要你的伯父做宣徽使,你可知道包拯是御史呀?”

仁宗不僅仁慈,而且十分愛才。在他執政的第35年,遇見了蘇轍兄弟倆,殿前策試回來,他高興的對皇后說:“我為子孫得了兩個相才。”

上面這些事例幾乎從各個層面證實了宋仁宗仁慈的一面,除此外,仁宗還十分愛惜人才。

狄青是仁宗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狄青出身貧寒,最初只是兵營中一名普通計程車兵。後因對西夏作戰時勇猛頑強,屢敗敵軍而連升四級,之後又因1052年平定叛亂而被仁宗破格提拔為樞密使,成為北宋當時朝廷中掌握軍權的最高長官。

包拯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知縣,後因鐵面無私而被仁宗賞識,於慶曆三年(1043年)被仁宗調到開封任命為監察御史。在擔任監察御史期間,包拯提出過許多很好的建議,深得仁宗賞識。公元1050年,仁宗進一步擢升包拯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包拯在擔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臣屢次抨擊,而且對宋朝的政治制度,提出了革新建議。公元1056年,宋仁宗為了整頓開封秩序,將包拯調任開封知府。包拯到任後,鐵面無私大力整頓*風氣,開封的秩序頓時扭轉。因此宋仁宗更加器重包拯,於公元1061年更進一步將包拯提拔為樞密副使。

蘇軾號稱天下第一文人,宋仁宗嘉佑三年(1057年),蘇軾同弟弟蘇轍同時應試。國子監直講梅堯臣讀了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頓覺“有孟軻之風”,歐陽修見卷後也預言,蘇軾文章“必獨步天下”,三十年後就會超過自己。仁宗對蘇軾也非常器重。蘇軾一度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