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做官。後來又有宦官周懷政以身試法(請讀者注意,在此關鍵時刻,又有宦官登場了,此時正值北宋開國第61年),謀立太子即帝位,奉真宗為太上皇,罷黜劉皇后。其間周懷政聯合寇準企圖殺權臣丁謂而復寇準相職,不料謀事又洩,周懷政被殺,寇準再次遭貶。
上面這段故事和唐高宗臨終前武則天的處境極為相似。而且巧的是,不論武則天還是劉娥,兩人從小都在四川生活長大,其性格、處事方式極為相象。
劉太后平息兩次謀太子監政的事件之後,即詔太子參議朝政,開資善堂,太子裁理政務,皇后則決於內。太子(即後來的仁宗)當時對劉皇后之所以言聽計從,一則因為太子年齡小,對軍國大事還缺乏獨立裁決的能力,不得不聽從劉皇后;二則太子生母雖為李氏,但從小被劉皇后收養在自己身邊,與劉皇后如同親生母子。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章:文官政府(7)
一年後,真宗駕崩,太子即位,是為宋仁宗。遺詔劉皇后為皇太后,權職處分軍國大事。當時權臣丁謂又以新皇即位,奏請太后別御殿。(這點也和武則天初攝政時期的宰相裴炎的言行很相像)。劉太后十分不滿,遣張景宗、雷允恭宣諭丁謂,質問他別御殿是怎麼一回事,丁謂不敢言語。自此,劉太后便和仁宗同御大殿,垂簾聽政。劉太后恨寇準、李迪搞陰謀,對二人是一貶再貶。隨後又殺了不忠的雷允恭,任呂夷簡、魯政道參知政事,王曾同平章事。劉太后完全統攬了朝中、宮中的大權。
和武則天攝政時期一樣,劉太后垂簾聽政,北宋的政局穩步向前,後世史家對劉太后的作用大都持肯定態度。
在官員選拔任用問題上,劉太后能夠做到任人唯賢,不搞背後陰謀(事實上劉太后自己也是出身寒微,憑自己的才幹一步步走向太后崗位的,這反映了北宋初期任人唯賢的精神〉。她曾搞過一個“約束子弟詔”,要大臣百官帶頭教訓子女親朋,奉公守法,違反了子弟詔,嚴懲不貸。不少大臣對此耿耿於懷,但這一政策深得人心,取得了天下信任。
劉太后生活也非常清廉,衣著簡樸,請客吃飯,從不使用皇家器皿。在她的影響下,仁宗皇帝也絲毫不敢貪圖享受,而是兢兢業業做好分內的事。
劉太后在仁宗皇帝登基後仍垂簾聽政,時間長達11年,直到她去世,仁宗才真正的做了皇帝。可以想見,這11年中,仁宗皇帝是如何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生活,時刻擔心被廢的命運在自己身上發生。
事實上,這種推斷並不是猜測。劉太后確實動過稱帝的念頭。
曾有一次,她問參事魯宗道:“唐武后如何主?”魯宗道回答說:“唐朝的罪人,危害社稷”。劉太后聽了,沉默不語。有些庸臣試圖向劉太后獻媚取寵,上疏奏請劉太后象武則天那樣建立劉氏宗廟。太后有些猶豫不決,跟老臣商量,才放棄了這個念頭。後來,程琳獻上武后臨朝圖,把劉太后比作當代武則天。劉太后立刻把圖拋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對不起前輩!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則天第二!”
在宋朝,劉太后極有可能成為武則天第二。實際上她不是不想稱帝,是不敢稱帝。
實際上,劉太后不是不想稱帝,她之所以左右權衡之後放棄了稱帝的念頭,完全是因為宋朝文官政權中宰相力量對皇權的制衡。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是憑空推測,只要看一下劉太后之後的曹太后、高太后的做作所為就可以證實這一推論。
公元1046年,仁宗在郭皇后被廢后,下詔前朝勳臣曹彬的18歲的孫女曹氏入宮。次年,曹氏便被冊封為皇后,入主後宮。曹皇后出身名門,熟讀經史、知書達理;她天性面目慈善,非常節儉。尤其難得的是,她在關鍵時刻能鎮定自若,臨危不俱。
公元1048年正月,即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