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事先帝二十餘年,憂天下至矣!公卿富貴,皆朕與之;天下安樂,朕長養之;及先帝棄群臣,以天下顧託於朕,不愛身而愛百姓。今為戎首(指裴、徐、程),皆出於將相,群臣何負朕之深也!且卿輩有受遺老臣,倔強難制過裴炎者乎?有將門貴種,能糾合亡命過徐敬業者乎?有握兵宿將,攻戰必勝過程務挺者乎?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於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能過此三者,當即為之;不然,當革新事朕,無為天下笑。”

這段話發人深省,除了表明武則天要繼續駕馭形勢,登上皇位的堅強信念外,唐太宗執政時期的開明寬仁、平等協商的精神已蕩然無存。

3

後世對武則天頗多微詞,主要指責她*後宮、任用酷吏。但這兩個毛病各朝皇帝都曾出現並非武則天獨有。實際上,武則天對唐王朝最大的危害乃是對宰相制度的破壞和加劇了皇位繼承的無序。

實事求是說,武則天可以稱為是一名有為的君主,她在位時,唐朝仍然繼續向前發展,既沒有大的內患,也無外亂;她推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經濟持續發展,人口也由380萬戶增長到615萬戶。朝廷對百官和軍隊實行有效管理,中央政府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後世對武則天頗多微詞,主要指責她*後宮,任用酷吏,陷害忠良,大興土木等。但這些都不足以造成唐王朝後來的致命傷害,武則天對唐王朝最大的危害就是對宰相制度的破壞和加劇了皇位繼承的無序。縱觀唐朝,很多時候皇位繼承是在一種無序的狀態下進行的。

唐高祖能夠在亂世中掃滅群雄,統一全國,建立唐朝,次子李世民功勞最大。公元626年*,李世民搶先下手,將正要入朝的哥哥太子建成和弟弟元吉殺掉,靠武力取得了皇位。

唐高宗不是李世民的長子,是幾經周折才登上皇位的。但他的繼位還算有序。

到唐中宗登基時,已是武則天臨朝稱制,他只做了五十天皇帝就被武則天趕下臺。等他再登皇位沒幾年,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兒毒死。

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殺掉毒死中宗的韋后,擁立父親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睿宗只當了兩年皇帝,便在兒子與妹妹的爭權中,無奈的把皇位交給了兒子,即後來的唐玄宗。

第三章:盛唐氣象(5)

安史之亂中,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在玄宗尚未退位的情況下便在靈武即位,玄宗被迫做了太上皇,最後鬱悶而死。

唐昭宗是在宦官的擁立下當的皇帝,之後又被宦官殺死。

不能把唐朝後期皇位繼承的無序全歸罪於武則天,但至少她的篡位和隨意廢立兩任皇帝加劇了這種無序。她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後來的韋后作亂和太平公主亂政。此外,她任用酷吏也破壞了國家官吏監察的正常秩序,使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為後來的宦官專權奠定了心理基礎。

此外,武則天時期的對外政策由進攻轉為防禦,均田制遭到破壞也間接地導致了後來的安史之亂。

4

唐中宗也許是唐朝歷史上最具悲*彩的皇帝。他先是被母親武則天趕下皇位,後來又被女兒和老婆合謀毒死。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故,但武則天對皇位繼承製度破壞的惡果仍在繼續。

武則天被逼退位後,中宗即位,當初擁立中宗即位的宰相張柬之等人都被封王。待年底,武則天去世後,張柬之等人便勸說中宗殺掉武三思等武氏宗族,中宗沒有接受。而張柬之等人反被武三思遣使殺害或流放。

公元707年七月,武三思為太子李重俊所殺,太子隨即也被左右殺害。整個大唐政局混亂不堪,然而,這種混亂局面並沒有隨著武氏勢力的垮臺而結束,反而愈演愈烈。

武三思和太子被殺後,中宗皇后韋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