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火取暖,用量翻倍,這麼算來,光生活用煤,至少也要二十萬斤以上!

實際肯定不止這個數字,如果按照三倍計算的話,偌大的北京城一天用煤也得六十萬斤,平均下來一人一斤左右,冬季還的百分之五十的增加!

一百萬斤!

換算成噸的話,約十八萬噸,孟巖並不太清楚明朝的斤跟後世的斤還是有區別的。

如果按照後世的度量衡實際計算,這個數字是超過十八萬噸的。

實際上,整個西山煤礦一年所產的煤炭總數也就十五萬噸左右,煤炭市場基本上是供不應求。

市場上優質煤炭的價格跟大米的價格幾乎是相當的,可見煤炭這看上去不起眼的黑疙瘩被權貴們盯上就不奇怪了。

不能大規模的開採,產量自然上不去,又是生活必需品,價錢自然貴了,別的替代燃料更貴,大規模的建設和砍伐,京城周圍的樹木都被砍的差不多了,剩下都是不能砍的。

所以剩下的可供選擇的沒有多少了。

煤炭已經成為京城百姓的生活必須物資之一,就跟人每天都要吃鹹鹽一樣。

第二十一章:買炭!

錦衣衛南衙家大業大,就算每日產煤一達萬斤,自身消耗一部分外,剩下的能拿出來出售的也不會很多。

“咱們南衙在編的有多少人?”

“這個我可不知道,孟兄可以去問郭大人,或者去經歷司查一下花名冊!”

“我就是隨口一問,咱們南衙的煤窯產出的煤炭除了自己用之外,能有多少可以拿出來出售?”

“孟兄,我們可是錦衣衛,不是煤市上的商人,你怎麼對這個如此關心?”郭越好奇道。

大明一朝,重農輕商,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即便到了明末,一些禁令形同虛設,商人在政治上的地位還是不如一般的平民。

這個原因有多種,制度原因佔了大多數。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哪一樣不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大事,何況我們錦衣衛出了查察妖逆之外,對民情、民生也是需要了解的!”孟巖道。

“你這話說的也有道理!”

“走,我們去打聽一下,這煤炭的行市如何!”

“掌櫃的,你這煤炭是怎麼賣的?”來到一家煤炭行,孟巖直接走了進去,對正在忙碌的掌櫃的問了一句。

“四文錢一斤,一百斤起賣!”掌櫃的正在跟夥計一起搬運煤炭,可能是人手不足,自己親力親為,聽到聲音,站起身來,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伸出四根手指頭道。

“四文,太貴了,我們剛從別家過來,人家雖然也是百斤起售,卻只要三文!”孟巖道。

郭越瞪大眼睛,他們什麼時候問過價了,這人怎麼睜眼說嚇話呢?

“三文,小哥,你說的是前天的價吧?”掌櫃的精明的一笑,做生意遇到殺價,這很正常。

“怎麼可能,就街東頭那一家,李掌櫃的,我們經常在他那兒買炭的!”孟巖道。

“呵呵,小哥既然都在老李他那兒賣炭,今兒個為何到我這兒來了?”那掌櫃的可不吃這一套,買賣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我們需求的量比較大,一次十萬斤,老李他那邊現在只能給我一萬斤,所以,這才一路過來,看能不能一次性採購完!”孟巖解釋道。

“一次十萬斤,敢問小哥是哪個府的?”掌櫃的嚇了一跳,一次性購買十萬斤炭的,那可是一筆大生意,一般也就是一些有錢的商戶或者是王公貴族才吃得下。

普通老百姓一次買上一百斤就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