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冥冥有天命

“永樂”兩字從劉辰翁口中一出,擲地有聲。

整個大殿上頓時寂靜。

葉應武背後冷汗直冒,溼透衣襟。

這一刻,葉應武不知道自己應該慶幸,從劉辰翁口中吐出來的不是“洪武”或者“建文”,還是應該懷疑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天命安排好的,而自己以為自己手中掌控了一切,實際上卻在無形之中走上了已經規劃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軌道。

剎那間,葉應武想起來自己在兩個時代之間越過的時候,那彷彿來自洪荒的聲音。

送你青山九萬里。

現在葉應武的腳下,確確實實是青山九萬里,那個聲音實現了他的許諾。這說明至少那冥冥之中的命運不是在陷害自己,這雖然或許是一條永遠無法回頭的道路,但是至少······至少在走向自己可控、而且甚是完美的方向。這就已經足夠了。

至於自己是大明永樂帝,還是大明洪武帝,又或者是大明崇禎帝,在這一刻葉英武已經不太關心。

至少自己還沒有變成朱元璋或者朱棣,又至少,自己手下的這些文武百官,和那個時代大明開國的文武、靖難的文武,有著很大的不同。

這條路,走好便是。

葉應武輕輕呼了一口氣,文武百官的目光在這一刻全都落在他的身上,而劉辰翁顯然也有些緊張並且滿懷期待。葉應武輕輕頷首:“永樂,使天下永樂,使萬民永樂,使朕與大明永樂。甚好,甚好。”

隱隱的能夠聽見一眾臣工輕輕呼氣的聲音,顯然剛才葉應武臉上那複雜的神情讓他們心中都甚是緊張。不過最後明王殿下還是同意了這個年號,而且不得不說,翰林院和學士院這群平日裡自恃清高的窮酸秀才們,這一次想出來的這兩個字還是不錯的。

葉應武微微抬頭,並沒有打算在這個細節上再做過多的糾纏,畢竟對於他來說,現在還有更多、更緊要的事要做。當下裡葉應武沉聲說道:“剛才翰林院也說,朕之德行,在於文治武功。實際上歸根結底就是兩個字,軍民。軍政、民政,自古以來為立國之根本,前唐民政荒廢,致使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民心不歸朝廷;前宋軍政荒廢,有靖康之恥、端平之敗,現朕有鼎革重新整理軍政、民政之意,亦須諸位卿家鼎力相助。”

一段話,擲地有聲。

朝堂上除了預先聽聞口風的少數人,其餘的心頭都是咯噔一下。

原本他們以為這麼多文武官員匯聚南京,就是為了一睹明王殿下登基稱帝之風采,畢竟對於一個開國君主來說,這已經值得如此興師動眾了。可是他們沒有想到,葉應武看到的、想做的,更加遙遠!

不等官員們心裡面盤算清楚,文天祥和蘇劉義已經霍然站出來,沉聲說道:“還請陛下明示,臣等必然誓死相隨!”

剎那間所有人心中都已經明瞭,改革改革,古往今來,改革往往損害的都是當朝權貴的利益,甚至有的時候過度了就會適得其反,甚至有可能弄得整個王朝烏煙瘴氣,最後甚至走上滅亡的道路。

所以對於大多數的君王,他們更喜歡做的是秉承祖制、遵守祖訓。

即使是雄才大略、戎馬倥傯的開國君王,想要改革前朝制度、重新整理軍政體系,也會在國家穩定、權貴養老之後,那時候同一時代的朝臣老的老、死的死,新一代的臣子根本沒有辦法抵擋老皇帝的權威。

可是明王殿下這樣,國家初立、根基不固,就忙著想要改革的,還真是少之又少,又或者可以說歷史上只有一人——王莽!

不過不等御史臺諸多御史反應過來,文天祥和蘇劉義就已經表態。而諸多的臣子此時也幡然醒悟。王莽和眼前這位坐在龍椅上的主兒,可不是一個檔次上的,當時王莽挾天子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