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聽到這裡,面色大喜,沒有士卒死掉,經過一戰,這些剛剛放下鋤頭的黃巾菜鳥,也不再是新兵蛋子了。

施山就有些驚懼了,沒想到才三百多人,攻下了自己一個部落,居然無一人身亡。

據統計,整個羌族部落共有四千一百六十六戶,一萬四千六百二十七人,有三千七百四十人身亡,三百六十八人受傷。

部落主要的損傷,都是陳到龍行他們帶士卒進營帳暗殺時造成的。

趙飛聽到這裡,瞄了施山一眼,“本官記得在縣衙裡的名冊上,好像整個昭武縣就只有四千多戶,一萬多人吧?難道是本官記錯了。”

施山聽了趙飛的話,也來不及心疼部落裡族人的傷亡了,苦笑地向趙飛解釋道:“如今稅賦很重,老朽隱瞞人口,只是想著少交一些賦稅,可以讓部落裡的族人日子過得寬裕一點,如今大人明察,日後老朽定然會如實地按照人口上交賦稅的。”

趙飛對這種事情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三國亂世之後,晉朝人口統計只有一千多萬,而在東漢的時候,人口有六千多萬。

三國亂世確實造成了很多人流離失所,很多人戰死沙場,但也不可能導致人口下降到如此低下的程度。

最大的原因是人口都被那些世家大族給隱瞞了,就像施山將部落裡的人口隱藏一樣,朝廷賦稅太重,很多世家大族有先祖遺澤,可以不交賦稅,許多尋常百姓因為交不起繁重的賦稅,就自願併入了這些世家大族,淪為私僕。

而司馬昭上位的時候,更是將世家大族的權力擴大化了,他們隱藏起來的人口就到了駭人的地步。

“不用交稅了,族長你既然已經派出了青壯之士參軍,那部落裡都是老弱婦孺,生活艱難,就不需要交稅了,日後羌人參軍,我會和漢人一樣,一視同仁,他們要是立下了戰功,我絕對是不會吝嗇賞賜的,”趙飛開口道,這個決定在他來之前就已經想過了。

漢朝的賦稅主要有四種:田租(土地稅)、算賦和口賦(人頭稅)、徭役(力稅),兵役。

漢朝的田稅是歷史上最低的土地稅了,不過三十稅一,也就是說三十畝地收取一畝地的賦稅。

但人頭稅比較重,尤其是到了現在政治無比黑暗的東漢晚期。

比如,每戶每年需要繳納兩百錢的‘戶賦’,成年男子每年還要繳納三百錢的‘更賦’,即便是殘疾之人也不能免去。

凡是一到十四歲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還要交納二十三錢的‘口賦’(皇室稅收,歸少府,其中有三錢是馬口錢,屬於特殊軍費,歸大司農);成人的人頭稅叫‘算賦’,十五歲到五十六歲不分男女,每人每年交納一百二十錢(政府稅收,歸大司農,商賈和奴婢加倍,每人每年二百四十錢。為鼓勵生育,女子十五歲到三十歲不結婚者分為五等,每升一等加徵一算;有婦女懷孕者,免去她自身以及丈夫一念的算賦)。

除這以外,還有胡亂攤派的‘獻費’,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獻給’皇帝六十三錢,以供宮廷費用。

徭役就是每個在籍的男子(年滿十七歲)每年須在戶籍所在地服一個月的無償勞役,從事土木工程、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等基礎建設勞動。

徵發徭役說是以三十天為限,但只要工程質量不合格,需要返工,就叫‘勿計為徭’,也就是不計算在固定的役期內,可見徭役實際上往往超過一個月。另外因為天高皇帝遠的關係,地方官濫發徭役也從來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而兵役,顧名思義就是參軍了,古代歷朝歷代,軍隊裡普通小兵都是義務制,沒有軍餉的,一旦有戰事要發生,就會徵整合年男子參軍,膽敢逃脫兵役不去參軍的人,不僅自身會被砍頭,還會連累家人被貶為奴籍。

這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