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士逃亡!

前軍楊惟忠突圍撤退,在猛將翟進接應下帶著千餘人逃回大宋!

中軍名將劉法敗於統安城戰役,跌落深溝,死後被西夏小卒割下頭顱領功,捐軀沙場!

十萬人出征,千餘人生還,震驚朝野!

童貫得到前線密報,惶恐不安,為了逃避罪責,以權勢力壓文武百官,隱瞞真相,只向皇帝趙佶稟報楊惟忠攻破威州的喜訊。

數日後,瞞報之事被蔡京、梁師成等人憤然揭『露』,童貫又搶先捏造罪證,誣陷劉法不聽其節制、指揮不當、敗軍喪師,而棄軍逃跑的焦安節為了脫罪,一口咬定是劉法胡『亂』指揮。

前軍統帥楊惟忠生『性』誠實,據實上奏,直言他當時根本不知道其它幾路兵馬的情況,等同於保持了沉默!

猛將翟進雖然知曉前因後果,但他被童貫劃入兵敗的責任人之一,遭到停職查辦。

最終,童貫成功捏造大量人證物證,把戰敗之責全部推到了劉法身上。

皇帝趙佶沒能追究童貫之責,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察覺,當即向童貫下達死令,讓他親赴西疆,再度興兵討伐西夏,務必為十萬將士報仇,洗刷此戰的恥辱。

童貫心知如果再敗,必定要被皇帝趙佶懲治,因而不敢有絲毫怠慢,快馬加鞭趕赴西疆。吸取早前教訓的他也變得小心謹慎,在經過充分準備後,於六月中旬發兵五路伐夏。

一路由折家軍西進,用以牽制西夏兵馬。

二路由种師道統帥,三路由姚古統帥,合力對西夏邊境的險要關卡發起猛烈進攻,迫使李察哥分身乏術。

四路則由楊惟忠再出古骨龍城,沿上次出征的路線二次征討。

五路則是由他自己親率十萬精銳禁軍在後策應。

這次出征,童貫完全吸取了劉法敗亡的教訓,在劉法的進兵策略上進行改進,同時把當時準備不充分這個主因給完善,再加上西軍是傾巢而動,實力強勁,當真是佔盡了優勢。

此外,童貫知道早前對待劉法的態度已經引起西軍將士不滿,不但高舉著為陣亡將士報仇的口號,還自掏腰包大肆撫卹陣亡將士家屬,連劉法等人的家屬也都不例外,並以自己身居高位,有很多無奈為藉口欺瞞下屬。

西軍將士因而得到安撫,再加上他在出徵過程中非常愛戴將士,尊重各方意見,見到有能力的人就破格提拔,犒賞不斷,所以很快又牢牢抓住了西軍將士的心,士氣也迅速振奮。

半月後,楊惟忠在童貫全力支援下,再度攻破威州,種家軍和姚古的軍隊也擊破西夏邊關,順利與楊惟忠在威州匯合,更有童貫親自率領十萬精銳禁軍火速增援而至,一時聲威大振。

晉王李察哥心知大宋此次傾力而來,實力強勁,難以匹敵,沒有選擇正面迎戰,反而儲存主力退守西平府。西夏國主李乾順隨之上書皇帝趙佶,表示願意向大宋稱臣,許諾繳納少量歲供,同時讓他的皇后派人去遼國,請求遼國給大宋施壓。西夏與遼國本是盟友關係,西夏當朝皇后原本也是遼國公主,此事自然也很快成行。

一面有遼國人快馬加鞭地向大宋施壓,一面又是西夏願意稱臣的奏章,皇帝趙佶的態度有些舉棋不定,幾日都沒能下達明確的詔令。

這時,童貫的奏摺也送到他手中,直言西夏主力尚存,若展開滅國之戰,勝敗難以確定,而且也更怕遼國一怒之下與西夏合力攻宋,因而建議允諾西夏稱臣的條件。

趙佶本就沒有展開滅國之戰的勇氣和決心,再加上朝中也沒有大臣支援,因而迅速詔令停戰。

事實上,大宋確實沒有做好滅國之戰的準備,西夏立國多年,民眾有很深的歸屬感,真要進行滅國之戰,必定曠日持久,何況西夏主力尚存,難以斷定最後結果。此外遼國的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