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我們可以談一下。”雲淺月笑道:‘我們先說說百家學說。如儒家行“仁政”,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的精神是“以義制利”,以“仁愛”為懷;孟家行民主,延續了“儒”的思想。言:“誠者,天之道也。”;墨家行“兼愛”、“尚賢”、“節用”;道家主張“少私寡慾”、“道法自然”;法家主張“廢私立公”等。這些都是一種弘揚的思想。’
沈昭靜靜聽著。
“這些百家看著不相合宜,各執一詞,但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他們同時都是一個時代下的產物。他們之所以產生,是與一個時代的大背景有關。無論是儒家、道家、墨家,還是法家,陰陽家、雜家、縱橫家等,他們都有著那一個階段產生和存在的必然性。”雲淺月看著沈昭,姿態閒散,聲音卻冷靜清晰,“那個時期,各階層的結構急遽變化,各國矛盾異常尖銳,兼併戰爭接連不斷,文人墨士紛紛遊說各自思想以求為當權者所用,所以,才興起了百家。”
沈昭點點頭。
“看百家,尋找你自己能倚仗的言論,不如切合當今天下才辨出自己的一行之言。當今天下,天聖泱泱大國,百年沉浮,它歷經最輝煌繁華的始祖太祖高祖,那個時候,大國繁榮,附屬小國歲歲納貢,不敢望其項背。高祖之後小國曆經七八十年休養生息,日漸壯大,國富兵強,而大國百年以來,官員多奢腐,貪圖享樂,天災**,民不聊生,諸多弊端紛紛露頭,東牆倒了剛補上,西牆又坍塌。隱隱有壓制不住附屬小國傾兵之勢。”雲淺月淡淡道:“所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發展的使然,舊的腐朽,終究要摧毀,就像是枯木,只有砍斷,才能在原地植出新木。亦是一樣的道理。”
沈昭迷惑,“照淺月小姐這樣說,天聖要傾塌?別無可救了?可是一旦傾塌,數百萬百姓們豈不是要遭受戰火?殃及黎民?”
“黎民百姓不受戰亂之苦,可是如今就好過了?外面土地遍地凍死骨,而京中有多少官員在先皇孝期未滿便私下裡朱門酒肉,歌舞昇平?”雲淺月挑眉,“德者,要先天下之德而德,憂於天下事,再憂於身後名。可是自古有幾人做到?做到的都是聖人。而自古以來,能夠稱之為聖人者,寥寥無幾。”
沈昭不再言語。
雲淺月看著他,笑問,“沈公子如今想成為大德德者,難道是想成為聖人?”
沈昭搖搖頭,立即紅著臉道:“沈昭雖然有微薄才學,也不過是多讀了些聖賢之書而已,從不敢有如此想法。”
“那有什麼?聖人誰都可以當得。”雲淺月忽然笑了,話落,她道:“諸子百家之說,說得是天下,而沈公子憂於天下,卻又不想做聖人,那麼不如做自己最好。”
沈昭似懂非懂地看著雲淺月,“做自己?”
“不錯!人難得貴在自省吾身,遵從自己本心而為。你心之所想,便是命之所依。”雲淺月點點頭,話音一轉,“若是你非想選一種思想的話,不如就選儒家,雖然我不主張大儒,因為太善,而這個天下,需要善,但不需要過了頭的善,凡事要有個度。但他有一個思想到可以一學。那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沈昭看著她,眸光有一絲亮光突破雲霧。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雲淺月將《禮記·大學》清晰地念出聲。
沈昭低頭沉思,緊皺的眉峰漸漸散開。
雲淺月覺得說到這裡也差不多了,她站起身,笑道:“沈公子聰慧,敏而又好學。自然好通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