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拾著行禮,安排了不在府裡的一切事宜。
這樣到了臨行前的一日,朱棣卻突然宣佈熙兒留在府中。
第229章 起風(三)
十一月十五,為望日,宜遠行。
天剛剛的一亮,王府大門前就車喧馬嘶,二十餘輛朱輪寶纓車一列排下,數百位黑衣鐵騎腰挎大刀、身騎高頭駿馬衛護左右,一隻高舉“燕”的旌旗獵獵迎風於前,引領著儀仗浩蕩的隊伍威武前行。
儀仗喧赫,扈從嚴整,再有那象徵身份的大書“燕”字,北平城的百姓老遠就認出這是燕王府三年一度上京朝見得隊伍。
街上來往的行人、商家旅店裡的主客忙不迭在兩旁觀望,看著那似長龍的車輛不由紛紛議論“看見沒?那後面幾大車黑帷的全是上貢給皇上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好東西?”這話一起,圍觀的人全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當討論正熱烈那陣,人群中忽然有人嚷了一句“燕王威武,鎮守邊關”,又有人提及城內修路掏溝的事,霎時引起了圍觀百姓的共鳴,他們當街齊呼,振臂高喊,從“王爺王妃千歲千歲千千歲”到“祝王爺王妃伉儷情深”的話語,一直久久不消……
儀華端坐在馬車裡,心神震盪的聽著傳遍街頭巷尾的呼聲,她強壓住撩簾一探的念頭,不敢置信萬眾的膜拜歡呼皆有她一份,卻又強烈感覺到那種發至內心的虔誠。
無以名狀的震驚之下,儀華驚喜的轉頭看向朱棣:“王爺,您聽到沒?”
隔幾相坐的朱棣,正靠在鋪掛了一層棉毯的車壁閉目養神,聽見車廂裡另外一人的聲音,緩緩睜開眼,談淡地瞥了一眼瞼頰紅彤彤的儀華,復又閉眼道:“還以為你不會主動與我說話。”
儀華一怔,想起這三日對朱棣稍嫌冷淡的態度,沒想到他竟然耿耿於懷,又念及昨日得知熙兒不去京後,有意一緩這幾日氣氛卻難以找到機會,不如就趁這個當頭……可對於朱棣將一切兒女私情、父子親情置於權勢野心之下,她雖然明明知道也能理解,卻終究有幾分難以釋懷。
儀華捂著手爐坐在對面,眼睛若有所思的瞅著朱棣,心緒徐徐轉動。
一時正猶疑不定著,驚見朱棣不如何時睜開眼著著她,那目光沉定無波,彷彿在等著什麼一般。
儀華看著心思一動,暗下只道夫妻相處需包容與妥協,也不再穩坐不動,從溫茶水的罐子裡取了茶壺到了一杯熱茶,微微傾身遞到朱棣面前,就著方才的話,道: “民眾的呼聲,確實讓臣妾震驚。”頓了頓,坐回去輕撩窗簾一角,見馬車已經出了北平城,續道:“現在都城十餘里遠,仍感耳畔嗡鳴震響,王爺每次在營中帶兵操練演習時,想必其聲定振聾發饋,其勢也豪氣萬千,不知那時王爺站在點將臺上,看到的是什麼?想得又是什麼?可有震驚?”
儀華本是想隨意起了話,不想一說之下,卻是來了興致,不覺連聲相問。
常言“伸手不打笑臉人”,也或是儀華的好奇的語氣,半晌之後,朱棣睜開眼睛,端起清香四溢的熱茶,呻了一口,品不出茶水好壞,只覺熱茶入喉一下暖了脾胃,舒服的吁了一口氣,這才揚起薄薄的雙唇,道:“民眾擁戴的感覺確實不錯,不過比起演練習兵時,戰鼓刀戟將士們發出的聲響,卻又差了一大截。”
有些事見仁見智,雖不能相提而論,卻也不妨各抒己見。
如此儀華心下不贊同的話到了舌尖,又咽了回去,只是一邊捧著茶輕呷細品,一邊聽著朱棣說起軍中見聞。
朱棣與儀華相處多年,即使二人關係最融洽的時候,也很少交談。是以,儀華一直以為朱棣除非必要,卻是不喜言談,這會兒聽他娓娓道出,才發現朱棣敘起事來,或詳細或簡略自有一番見解,卻每每引人入勝,彷彿身臨其境、親眼所見般。
經過這一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