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順治四年,孫可望派劉文秀出徵川南;同年大西軍與南明永曆朝廷展開聯合抗清的談判。
永曆二年(偽順治五年)五月,艾能奇率領齊豪等將出徵東川土司叛亂,結果兵馬進至東川府三十里處,突然遭遇埋伏道路兩側的祿氏土兵襲擊,前鋒將齊豪率部拼死抵禦,掩護中軍後撤,豈料祿氏土兵攜有大量染毒箭枝,艾能奇於後退途中被土兵毒箭射中。連夜抬回昆明,結果不治身亡。
艾能奇戰死後,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三人大怒。增派兵馬再次進攻東川,此役原定北王麾下諸將帶罪立功,齊豪為洗主將陣亡之恥,親自帶人攀爬絕壁小道,一舉從後擊潰散祿氏土兵,徹底佔領東川及其附近各縣。
東川之戰後未過多久,艾能奇部下的將領便面臨人生重大選擇。他們必須從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這三個王爺中選擇一名效忠,因孫可望是平東王,聲望和權勢最大。故不少艾能奇部下的將領都選擇歸順孫可望。
但齊豪卻因投奔孫可望的將領太多,本身孫可望麾下的兵馬也是最強,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自己投了孫可望未必會和從前在艾能奇麾下一樣得到重用。反而倒是選擇投奔李定國或是劉文秀對自身未來發展有利。抱著這樣的念頭,齊豪便向孫可望派來的兵部官員表達了願歸安西王麾下的意願,孫可望得知他的決定後並未阻攔,但也因此對齊豪心生不滿。
歸調李定國麾下後,齊豪並未如同事先所想那般得到李定國的重用,但也未遭到排擠,只是不如李定國原先那些親信將領般親近,其它一應軍中待遇倒也不厚此薄彼。這讓齊豪在失望的同時也稍稍欣慰。
其後幾年,齊豪便在李定國的麾下參與了衡陽之役和桂林之役。衡陽之役。齊豪部並未正面與清軍廝殺,而是承擔後勤糧草輸送任務,李定國陣斬尼堪後佔領衡陽後,齊豪被李定國委任為衡陽守備。然而未過幾月,因湖南清軍主力未因尼堪被殺而大傷元氣,孫可望又沒有對李定國提供足夠的支援,反而暗中拖李的後腿,致使清軍在喘息之後捲土重來。
面對清軍的優勢兵力,只有2000多兵馬的齊豪不得不棄守衡陽,退回武岡。此雖非是齊豪之過,但李定國卻仍以他未經一戰便輕棄重地的罪名大加責罰,削去其總兵一職,改由參將銜軍中效命。李定國部署桂林之役時,齊豪率部趕赴中軍聽命,參與攻佔全州之役,其後繼續從事後勤糧草運輸任務,為攻打桂林的大軍保障糧草供給。
別人都是幹得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威風事,自家卻總是幹押送糧草的後勤事,有功勞是別人的,有罪過卻是自家的,時日久了,齊豪心中難免沒有看法,再加上李定國此人雖是難得大將,可卻對非其嫡系的兵馬將領有排斥之心,這讓齊豪對當初的選擇多少有些後悔。一日酒後更是發了幾句牢騷,不料卻被人報到了李定國那,結果李定國雖沒有對他如何,但從此以後更是不加重用。
永曆七年(順治十年)李定國因受孫可望逼迫而轉戰廣東,率軍攻打重鎮肇慶,此戰齊豪受命先參加進攻梧州之役,後率軍佔領開建,未直接參與攻打肇慶之戰。次年,李定國二打廣東,繞開重鎮肇慶,兵鋒直指新會,初始,齊豪並未受命東進,而是留守梧州。後圍城數月不果,李定國便命齊豪率部策應凌海將軍陳奇策的水師進入西江,攻佔江門。此役齊豪配合陳奇策部擊斃清廣東水師總兵蓋一鵬,控制廣州出海口,切斷了新會同廣州的通道。廣東清軍當局見形勢危急,平南尚可喜和靖南耿繼茂親自率兵前往江門,加強廣州南面和西面的防務,但仍是不敢與李定國主力決戰。
十月初三,李定國親統大軍號稱二十萬對新會發起總攻,明軍先後採取掘地、大炮轟城、伐木填壕等戰術等強攻,卻被負隅頑抗的守城清軍一一擊退,進攻並未得手。在此期間,齊豪帶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