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明珠的說法,教民比漢人更團結,更有組織力。陡然起事,明朝官府無備,教民能在短期內造成極大的破壞力和衝擊力,這比分散各地,各懷想法計程車紳們更能成為破壞江南的利器。雖然一直對趙祥偉等人說江南一旦起事,清廷大軍就立即從徐州南下,但事實上明珠清楚,哪怕江南真的大亂,只要中原還被吳三桂威脅著,清軍就不可能越過長江,甚至於徐州方面的貝勒屯泰都不敢派一兵一卒往揚州進發。

明珠真正要做的就是讓江南大亂,讓太平軍的錢糧重地變成赤地,讓這裡屍山血海。只要江南亂了,賊秀才就不可能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北上,原本先帝擔心的兩面作戰就會變成對付吳三桂一路,這極大的減輕大清壓力。只要能穩住中原,擊退吳三桂,大清就能獲得喘息之機。

換言之,清軍在戰場上得不到的,他明珠想透過一己之力為大清爭來。至於死多少人,他渾不在乎。他是滿州人,不是漢人。只要教民能夠充當這次動亂的急先鋒,將燎原之火點燃,明珠對他們的要求也是有求必應。要是教民們真能上演一出奇跡,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

事態真被明珠說中了,殺害了主薄丁喇東,又親手殺害了自己妻子和一雙兒女的馬大龍煽動裹挾了嘉定教民發動起事。不過馬大龍等人卻沒有按明珠說的那樣,立馬殺進縣城,處死明朝官吏,控制城池,然後整頓兵馬,配合各地起事計程車紳向府城、省城乃至南都發起進攻,而是將屠刀對準了附近村莊的漢民百姓。

嘉定城外最先生靈塗炭,教民不為謀財,不為佔地,沒有任何計劃,只知道圍獵周圍村莊的漢人,對漢人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戶,全部用竹槍剌死,用火燒死,純為殺人而殺人。

起事教民人數其實並不多,最先動手的馬大龍部不過一千多人,而他們所在區域內的漢人百姓卻有數萬之多。然而,幾十個有組織的教民衝進漢人村莊時,莊子裡上千漢人卻沒有一個敢反抗的,也無法組織起任何反抗的力量。漢人完全沒有防備,要麼是被當場殺死,要麼就是嚇得四處逃奔。少數有血性的漢人拿著菜刀、鐮刀挺身而出和教民拼命,卻因寡不敵眾被教民砍殺當場。

暴亂向著各地迅速蔓延,在官府回過神來組織官兵圍剿前,松江的漢人百姓已然死傷大片,遇難者不下三萬餘。之所以如此,除了教民起事突然,事先漢人百姓毫無察覺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經過清欠,松江等地的宗族力量被太平軍摧毀了大半,導致漢人無法迅速組織起來,從而被教民各個擊破。

就連納蘭明珠也沒有想到,他單純只想利用的教民會有這麼大的破壞力。

教民起事鑽了一個太平軍政策的極大空子,那就是在打擊江南士紳地主力量之時,並沒有迅速組建起屬於自己的力量。

組織百姓最好的辦法顯然就是“建村設鄉”,村有保安小隊,鄉有保安中隊,縣有保安大隊,村村聯保,鄉鄉互保,縣縣團保。這樣一有事生,地方就能馬上組織力量自保,而不是被立即摧毀。

周士相在發動清欠時,已然決定在江南推進建村設鄉,組織從下至上的民眾保安力量。可是,他卻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那就是江南之地不比廣東,本地人口數量極眾,並且極度排外。

建村設鄉,成立民眾自保力量的前提是,太平軍要能牢牢掌控鄉村,基層的村長和鄉長、保安隊長們都要是太平軍的人,或是親近太平軍的人,並且在當地百姓中要有極大的威望,更重要的是,基層官員要和當地百姓打成一片,被他們接受,唯有如此,才能動員百姓,指揮百姓。

然而事實卻是,太平軍佔領江南不到兩年時間,還沒有在江南大規模徵兵,從而導致軍中退役出來,轉任地方鄉村長的太平軍大多並不是江南本地人,而是兩廣、湖南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