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漢軍蒐集了大量的工匠於農械所、軍械所,進行大量的武備打造,已經開始向軍隊進行裝備了。

首先就是兩支剿匪的步兵營,他們的甲冑多為扎甲。

畢竟相比較魚鱗甲來說,扎甲更好做。

而相比較藤甲來說,材料又比較充足,故而扎甲反而是漢軍最好製造的甲冑了。

當然,扎甲的防禦力比不上藤甲,這也是一定的。

之後便是民兵裝備,這些裝備依舊延續的漢軍對民兵裝備的製造,木板加鐵片,用布袋一縫即可。

同時,因為扎甲容易的製造效能,漢軍已經開始了大規模製造。

畢竟扎甲的甲片都是有規定的,只需要有模具,將鐵水融化澆築即可,了不起了打磨打磨,捶打兩下。

一時間,大量的工匠被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批次鑄造甲片。

他們的任務很重,要在決戰之前,鑄造夠足夠的甲片,並將這些甲片組裝成為甲冑。

按照漢軍現如今的編制,有三支滿編的步兵旅,五支滿編步兵營,一個滿編的海軍營、一支滿編的騎兵大隊,一支親衛隊,共計兵員編制,三萬六千五百五十人。

當然,這其中並不包括北疆的歸義旅。

另外,漢軍現如今的輔兵營,僅剩下一支,其他的都已經轉正,進入各個戰兵部隊。

而此次參與決戰江南大營的兵力,有兩支滿編步兵旅,兩支滿編步兵營,一支滿編的騎兵大隊,一支親衛隊,共計戰兵兩萬四百七十人。

協助參戰的有海軍和民兵營,總兵力有三萬五千九百人。

所以此次參與決戰的總兵力,高達七萬兩千人。

按照計劃,正面同江南大營對決的兵力是兩支滿編步兵旅,分別是第五和第七步兵旅。

一支滿編騎兵大隊,由程懷遠統領。

九支民兵營,由路玉琳親自調遣。

所以正面對決,漢軍投入兵力共計三萬三千多人。

可以說,漢軍幾乎將所有的家底都拿上了。

若是戰敗,必然出現大問題。

然而沒辦法,對漢軍來說這場戰鬥來得太過於倉促。

其實按照漢軍最初的設想是拿下長沙郡,然後趁機奪取如臨縣和寧治縣,以此天險來與大乾進行對峙。

這樣下來,只要扛過大乾的反撲,憑藉長沙郡的近乎百萬的人口,他們漢軍只要穩步發展兩年,就能攻打大乾更多的郡縣了。

只是任誰也沒想到,大乾的反撲是很快,但是統領者竟然是郭浩漫。

再然後,漢軍一個突襲,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如臨縣。

本來這時候漢軍已經算是完成了既定的戰鬥任務,可是事情的發展逐漸魔幻,沒多久什麼漢軍十四萬大軍、白蓮四十萬大軍在黃鶴郡的傳言那是鬧得沸沸揚揚。

於是,黃鶴郡直接亂了套。凡是能跑的官員,那是一個比一個跑的快。

而漢軍,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黃鶴郡。

然後在執行政策的時候引得那些地主士紳還有豪族暴亂,接著才發生了漢軍的三支步兵大隊帶領九支民兵營開赴黃鶴郡,開展剿匪行動。

而得益於第三步兵營的刺激,時任第五步兵營的路玉琳等人,發動了針對寧治縣的戰鬥,然後順順利利的拿下了宜蘭郡。

此時,漢軍最初的作戰計劃已經開始失控,地盤陡然擴大數倍,人員當即就不夠用了。

之後方才發生了一系列之事。

就像是宜蘭郡的六個縣所發生的事情,雖然是因為採取了懷柔政策的緣故,但這又何嘗不是人員不夠,不足以穩定情況的原因。

地盤擴張太大,看似實力擴大了,但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