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機輪貼到了甲板前方的一道標識線上。
隨即,頂著強風半蹲在這架先導機右前方的一名起飛指揮員向敞開式座艙裡的飛行員打起了手勢,飛行員也用手勢回應,表示可以起飛。
起飛指揮員揮舞起手中的訊號旗,向艦島上部的航空艦橋打出了“請求起飛”的旗語。
連續三聲汽笛響後,最後的訊號旗升上了桅頂:“立即起飛”。
機翼上漆著藍紅黃三色“人”字圓圈軍徽的飛機開始在飛行甲板上滑行,僅僅一眨眼的工夫,飛機便輕巧的脫離了甲板,悠悠地飄升到空中。
先導機起飛後立即右轉,開始在航空母艦上空盤旋。
緊隨先導機之後,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一架又一架飛機接連從甲板上滑躍而起,同樣以在母艦上空盤旋的方式,與先起飛的各機結成編隊。未完成的編隊繼續一圈又一圈地盤旋,等待後續機加入。
航空母艦上空的飛行編隊越來越大,相應地,甲板上的飛機也越來越少。
當“龍王”號甲板上的最後一架飛機從跑道上躍起,位於甲板前端右舷的那位起飛指揮員終於站起了身,向航空艦橋打出旗語:“起飛作業完成……”
艦橋上,一位年輕的參謀按下了手中的懷錶,面露不悅之色:“二十分二十四秒,有些太慢了吧?”
“演習結束後,召集全體作業官,繼續研究節省時間的辦法。”艦隊指揮官——一位海軍少將平靜地命令道。
“是,司令官。”
被稱為司令官的那位海軍少將名叫溫安良,是這支航母編隊的指揮官,他此時正親率新服役的“應龍”號航空母艦及其護航編隊,在琉球外海北部的演習場進行航空作業和艦載機攻擊演練。
而他們的對手,是另一支以重巡洋艦等大型水面艦艇為核心的“戰列艦隊”。…;
溫安良遙望著一架架魚雷攻擊機奮力爬升追趕編隊,下意識地看了看腕上的手錶。
“應該馬上起飛第二波了。”那位參謀軍官——楊朔銘的兒子楊兆華說道。
溫安良點了點頭,果斷下令:“立即清理甲板,準備放飛第二攻擊波!”
天空中,三十架“雨燕”艦載戰鬥機與三十四架“青鸞”艦載攻擊機組成的第一攻擊波終於完成了編隊,在轉向目標前,先以整隊進場的姿態浩浩蕩蕩地透過了母艦上空。
目送著漸漸遠去的機群,艦員們紛紛揮轉起了軍帽——這是對飛行員們平安的祝福,也是對勝利的渴望。
汽笛再次鳴響,桅杆上的旗子降了又升,“應龍”號的飛行甲板再度忙碌起來。
升降機開足馬力地上下運動,將已經在機庫中裝好彈藥的戰機源源不斷地送上甲板。所有的人都在一絲不苟的操作著。
看到甲板上的場景,楊兆華不自覺的點了點頭。
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他還是認為,這樣的謹慎操作是必須的。
雖然到目前為止的情報中,還沒有發現世界上哪個國家裝備了足以摧毀象“應龍”號這樣的大型艦隻的航空兵器,以及與中國海軍相當的艦隊航空母艦。但楊兆華仍然不想因為這是一次演習而圖省事掉以輕心。
絕對的自信是毒藥。參謀的任務,就是要把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要想到,並根據各種變化的因素有針對性的擬訂對策,或是以最小的代價完成作戰任務,亦或是以最小的代價退出戰鬥,無論情況如何變化都有充分應對的辦法。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自以為是的主觀臆斷上,在他看來,跟賭徒沒有什麼區別。
從小父親就教導過他,打仗不是賭博,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計劃與現實不符是常有的事,不做好全面的準備,有進退自如的把握,只一心想著要麼全勝要麼全輸,這樣的賭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