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國投資機構增持我國貨幣,導致我國貨幣出現金融緊縮。英鎊和美元的流通總量大。主要原因就在於這是世界性的流通和貿易貨幣,外國機構持有的規模較大,為了避免國內通貨緊縮而不得不增發貨幣,所以,英磅的實際貨幣準備率嚴重不足,大致只有2%的規模。而美元則在3。5%至4%之間,法郎維持在7%左右,但是法郎近期已經明顯處於外國增持和國內緊縮狀態,特別是我國中央儲備局也增持了12億法郎。如果皇上認可的話,我想安排中信公司繼續兌現法郎。但從大的環境來看,法郎相對還是一個硬通貨。抗跌能力僅次於中圓。”
說到這裡,歐陽錫微微扶了扶金絲圓邊框架的眼鏡,補充道:“當然,抗跌能力太強,對貨幣本身也不都是一件好事,市場有其客觀規律,漲跌本身都是經濟的正常和客觀表現。比如對英鎊來說,英國外貿長期處於逆差水平,英鎊外流嚴重,其國民財富逐步縮水是客觀現實,僅依靠現在的加息政策並不能改變英鎊高估的事實,如果英鎊順應市場規律貶值,對英國經濟則是一件好事。”
宋彪想了想,道:“但是英國不會這麼做。”
歐陽錫道:“英國不這麼做的代價會是很慘重的,違背客觀規律總是不會有好的下場,我們同樣在違背客觀規律,對我們來說,要麼採取貨幣增發,要麼減少黃金儲備,否則一樣都面臨著較大的經濟風險。”
宋彪不說話,沉默的思考片刻。
他懂歐陽錫這番話的內層含義,帝國目前確實處於一個過度保留黃金儲備的階段,雖然帝國不公佈這個具體的數字,但在國際金融市場並沒有絕對的秘密可言,大部分的投資機構和政府都清楚中國擁有的黃金儲備已經高於英國,只是和美國相比,到底是高是低還很難說。
和英美不同,中圓的發行規模要小的多,這就意味著中圓絕對沒有貶值的可能。
為了維持帝國目前推行的金融緊縮政策壓制證券和地產市場的泡沫,帝國近半年一直採取加息政策,並且連續出**多套法規和增稅法案,遏制證券和地產市場的投機氾濫,這些政策有些有利於帝國增加黃金儲備,有些則不利於,所以,帝國的官方黃金儲備在過去半年中一直處於不增不減的狀態,但在中國國際信託總公司和遠東銀行的委託賬戶中,帝國持有的黃金儲備則一直在快速增加,相對應的則是英美黃金儲備的減少。
一億英鎊價值732。24噸黃金,一億美元價值150。46噸黃金,一億中圓價值75。35噸黃金。
美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逼近一千億美元,倫敦證券市場的總市值也逼近一百三十億英鎊。
在金本位時代,這是一個多麼恐怖的數字。
中國聯合證券交易所的聯合指數則一路呈現下跌趨勢,5月份隨著央行連續三次加息而有兩次較大的跌幅,總市值已經從580億中圓下挫到410億。
中央政府的財政盈餘數額還是很高,累積到今年底,預計會有42億美元的國際盈餘儲備和11億中圓的財政部盈餘,前者是中央儲備局委託給中信公司的海外管理儲備,後者是財政部累積的國內財政盈餘。
實際上,中央政府的財政盈餘每一年都在擴大,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外債收入和國內投資收益,因為軍費所佔的比例並不高,加上沒有社會保險之類的特殊負擔。中央政府的稅收本身就能維持國內財政開支,多餘的收入就不停的變成盈餘。
並不是說政府財政有盈餘就一定要大面積投資到國內。在金本位這種硬指標下,以及維持自由資本經濟體結構的原則,國家投資的規模過大肯定不是好事。
甚至可以說帝國現在還可能就需要一場國際性的金融危機,將自己的財政盈餘釋放出去。
美國現在就處於一種很虛假的柯立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