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亞還有尼采旅。在這個集團軍群之內,第3集團軍在東普魯士境內展開,集團軍司令為庫赫勒將軍;第4集團軍在波米拉尼亞境內展開,集團軍司令為克魯格上將。這個集團軍群的任務為切斷波蘭走廊,把騎兵兵力集中投擲在維斯瓦河的東岸,再向東南或南前進。在突破了拉柳河一線以後,就從背面上攻擊維斯瓦河的波蘭守軍。”
“南方集團軍群的總司令是隆德施泰特上將,由我擔任參謀長。這個集團軍群的兵力比較強大。它包括著3個集團軍:第14集團軍,司令為李斯特上將;第10集團軍,司令為賴歇瑙上將;第8集團軍,司令為布拉斯克維茲上將。算起來,這個集團軍群有8個步兵軍和4個裝甲軍,共計15個正規步兵師,3個山地師,8個新編師,和機械化部隊的主力——4個裝甲師,4個輕型師和2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共為36個師。”
“第14集團軍展開在上西里西亞工業地區中,以及摩拉維亞的東部和斯洛伐克的西部。第10軍在上西里西亞的周圍和克勞茲堡的南部。第8集團軍在西里西亞中部,位置在阿爾斯的東面。這個集團軍群的任務為擊敗在維斯瓦河大河灣中和在格里西亞境內的敵軍,用強大摩托化兵力向華沙衝進,採取寬廣正面儘可能迅速地攻佔維斯瓦河的渡口,然後再與北方集團軍群合作,以毀滅波軍的殘部。”
“關於波軍的部署情況,我們知道,在平時,波蘭共有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1個山地旅,和2個摩托化裝甲旅。此外還有幾個團的國界守備隊,一大堆自衛隊營,和駐守在格地尼亞…赫爾地區中的海軍部隊。波蘭軍隊總數相當可觀。不過,它的兵器卻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舊貨。它的空軍雖然也有飛機一千架左右,但很多都不夠近代化的標準。”
“我們事先已經估計在戰時,波蘭的師數還可以增加一倍,但是有無必須的裝備,卻似乎是一個疑問。我們瞭解到波蘭統帥部對於其兵力的部署是這樣的:沿著東普魯士的邊界,在波爾——拉柳…——維斯瓦一線的前面,在蘇華爾基與羅門查之間有一個戰鬥集團,共為2個師和2個騎兵旅。在摩拉瓦(的兩側為莫德林集團軍,共為4個師和2個騎兵旅。在波蘭走廊地帶中有波莫爾茲集團軍,共為5個師和1個騎兵旅。從瓦爾塔河到斯洛伐克的邊界為止,面對著德國的國界,一共有3個集團軍:波茲南集團軍,兵力為4個師和2個騎兵旅,駐在波茲南省區的西部。羅茲集團軍,兵力為4個師和2個騎兵旅,駐在維侖的附近;克拉科夫集團軍,兵力為6個師,1個騎兵旅,和1個摩托化旅,駐在捷斯托恰瓦與拉維塔格之間。在後述的兩個集團軍的後方,又有普魯士集團軍,共為6個師與1個騎兵旅,駐在托馬佐…基爾斯地區中。最後,沿著卡爾帕提亞山脈的邊界上,其深入的側面由一個卡爾帕提亞集團軍擔任掩護。它大部分都是由預備單位和自衛營所組成的,採取梯次的部署。另有一個預備集團,即皮斯柯爾將軍的集團軍,包括著3個師和1個摩托化旅,留在維斯瓦河的莫德林——華沙——盧布林地區中。此外,波蘭人又在布格河以東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波里希集團軍,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抗俄國,保護後方。”
“事實上,當我們開始發動進攻之時,波蘭方面的部署尚未完成。”
“對於波軍部署的戰略目標,其實很難確定。波蘭在戰略形勢上的困難很明顯。一方面,它的兵力是處於劣勢的;另一方面,其邊界的形狀使德軍可以從兩面同時發動攻擊,以後甚至於還可以從三面開始攻擊。但儘管如此,波蘭當局仍然不肯放棄他們‘守住一切東西’的思想。這實際上就決定了他們心理和政治上的意圖,是極難於與軍事事實相配合的。”
(四百三十三)閃擊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