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湖南自治,對他楊瀚之其實是沒有多少好處的,可他竟然大力贊成,真是讓人想不明白。”徐樹錚放下了電報,臉上的疑惑之色更濃了,“他到底想幹什麼?”
“我們等著看好了。”段棋瑞說道。
1919年1月17日,張敬堯通電下野,張氏兄弟旋即逃往外省,在省界為湘軍所捕獲處決。
1919年1月22日,唐天喜率軍撤往湘潭,為湘軍“護民軍“第師所截擊,唐天喜本人被當場擊斃,湘軍官兵獲其屍後懸於城頭,以洩民憤。
1919年1月30日”原湖南督軍趙恆暢通電下野。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制憲會議會場。
“那位小楊將軍已經通電全國,贊成湘省自治,廢督裁軍,真是想不到啊。”
“那是他看出來了咱們湖南人不可侮,是以有如此通電。”
“不然,他贊成自治”很大程度上還是為其自身打算,藉著自治的名義對抗北京政府。”
“連軍人口中都會吐出“自治,這兩個字來,總算是自治的動機勃發了,這真真假假咱們暫且不去管他,即此一端,便可以斷定我們理想中的聯邦國家,遲早總會有實現的希望。”
此時在會場上”一些學者們正在侃侃而談。
“他們軍閥贊成自治的作用,無非是想利用“自治制憲,這塊金字招牌,好拿來對抗某一方面,或應付任何方面”誠意本來是沒有一點的。不過他們軍閥雖然沒有誠意,我們人民卻可以拿出要求自治的誠意去順應他。他既然可以利用這個名義來遂他的私圖”人民又何嘗不可以利用他的私圖來謀群眾的公益。”;
“湘事糟透,皆由於人民之多數不能自覺,不能奮起主張。有話不說,有意不伸。南北武人,乃得乘隙凌侮,據湖南為地盤,括民財為己辜。往事我們不說,今後要義,消極方面,莫如廢督裁兵,積極方面,莫如建設民治。
自民國成立以來,名士偉人,大鬧其憲法國會總統制內閣制,結果只有愈鬧愈糟。何者?建層樓於沙渚,不等建成而樓已倒。如今大亂初勘,三千萬人,人人當發言,各出獨到之主張,共負改造之責任。”
“如果湖南的事,還是由幾個湘籍司令主持,這是“湘官治湘”決不可認為是“湘人治湘””
“要“自治,就不要依賴“官治”要謀“湘人自治”就不能依靠那此特殊階級的少數人,政府和特殊階級的少數人是不一定能夠替我們全休湘人謀福利的,我們還是要去“自求多福,才是。”
“換言之,真正的湖南自治,意即在湖南實現真正的“民治”也就是我湘民三千萬人,人人當發言,人人要發言。”
“我們將要起草的所謂省自治根本法,不就是湖南群眾心裡所急欲創造的那部省憲法嗎?省憲法的性質,是規定省的組織,省政府各部門即行政、立法、司法相互的關係和省政府與人民的關係的。人民對於憲法上的要求,最重要的便是看怎麼樣規定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因為民權的消長,只須爭此一點,這一點爭不到手,或是所得不滿意,旁的事便沒有話說了。”
聽了學者們的討論,坐在那裡的梁啟超不由得連連點頭,心裡滿是欣慰之意。
他知道,自己為湖南自治所做的一切,背後有著湖南民眾的覺悟為支撐。
在“驅除張唐“勝利之日,參與請願驅除張唐的的湖南士伸學子就已經意識到,政治問題不能僅僅只有政治方式解決,想要改造政治,必先努力改造社會的認知。如今的湖南知識界,已經不再把希望寄託在軍閣和武人的身上,而轉而寄望於民眾的覺醒和社會自救。在這方面,在場的學者們的意見其實是一致的。
正因為有了這種外省軍閥靠不住,本省軍閣也靠不住的覺悟,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