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在合適的時間訪問倫敦以消除女王和英國臣民的不安。”
“嗯,這個是有必要的。”威廉沉吟著說道:“《法蘭克福條約》的主要目標是和法國達成和解,至於共同對付英國,雖然是兩國的遠景目標,但就眼下來說卻是不現實的。而且目前我國和英國至少在表面上並無任何矛盾,因此這種和諧的外交局面是應該儘量維繫下去的,對於我們至少沒有壞處。”
“另外一件事就是新任的義大利首相剋利斯皮十分爽快的就答應共同修建蒂羅爾-威尼斯鐵路的事情,所以為表示感謝,同時也為了消除義大利國王的不安,我認為我們應該訪問一下威尼斯。如果是您親自去的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哦,這可是一個好訊息,怎麼一夜之間義大利人怎麼變得如此乖巧了?”威廉揚揚眉毛,小有驚喜的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焦蒂利首相屬於議會自由派,他本人做事比較謹慎,這當然並無不好,但其在波蘭戰爭後的中立宣告怎麼看都有背棄盟友的嫌疑,而且由於參戰太晚,以至於不僅沒有獲得任何戰後補償,還因為陸軍無能而遭受了國際上的嘲諷。所以他辭職後,議會中保守派的勢力迅速膨脹,克利斯皮首相順利當選。”
“克利斯皮是什麼來頭?對我們有何影響?”
“克利斯皮先生也是義大利很有威望的政治家,和我父親大概屬於一代人的。他出身軍隊,贊成君主制度,做事十分果決,對於三國同盟更是十分的贊同。在戰爭爆發後,幾次呼籲應該毫不遲疑的加入戰爭,而不應兩邊下注,否則只會遭人恥笑。從他最近幾年的言論看,他認為義大利處於歷史上最為寬鬆的時期,應該依託三國同盟,在非洲事業上有所突破。他十分關注義大利在紅海南岸的殖民地拓展,幾次在議會中推動增加殖民地軍費開支,希望意軍向南征服整個提格雷地區。”
聽了赫伯特的話,威廉十分疑惑的走到書房牆邊的大幅世界地圖前,在非洲左下角仔細的找了找那個叫做提格雷的地方。
“暈,原來所謂的提格雷就是後世的厄利垂亞啊!這尼瑪地名變化可真大。”威廉心想:“不過,這也許是個機會。”
威廉雙目一眯,手掌從地圖上排成弧形的“阿比尼西亞”一串德語單詞上一劃而過。
第一百一十二章 出訪
三天後,在巡洋艦“艾琳”號和“哥爾夫”號的陪同下,威廉乘坐皇家遊船“瑪格麗特”號抵達倫敦。在這裡,他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正式訪問,先後會見了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王子還有格萊斯頓首相,進行了十分友好的交談。隨後,他又在議會下院做了一場題為《歐洲的現狀與未來》的報告。
在報告中,威廉詳細解說了德國的外交政策,表達了在全歐洲消除對立和保持和平的渴望。
他說道:“一個世紀以來,德意志無論作為一個國家還是作為一個民族,始終生活在法、俄兩個大國的夾縫中。當我們晚上睡去,都不知道第二天醒來會是什麼樣子。這種恐懼是身處大陸之外的英國人所無法理解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在萊茵河以西的土地只是作為法俄兩國交易的籌碼而存在。那裡有我們最古老的城市特里爾,有基督教聖城科隆,還有德國最重要的魯爾煤礦區,那裡生活著一千多萬德意志人,是整個大陸工業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在這裡,我要再次感謝迪士累利首相,正是他對正義的堅持使法俄兩國在本世紀中期對於德意志瓜分的企圖未能得逞。”
……
“剛剛結束的戰爭是由波蘭問題而起,這一問題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現在已經到了無法再繼續拖延下去的地步。一個歷史悠久,文明發達並且和我們擁有著共同信仰和共同膚色的民族理應擁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對於此點我想亞歷山大三世沙皇和我有著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