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章 虛假(第1/2頁)
章節報錯
更多的糧食會養育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會帶來經濟繁榮,以及更多的人才,同時也能鞏固新佔領的地區。
大秦帝國的一切都建立在糧食上,而糧食建立在耕田上。
無論開戰十年規劃和百年大計,首先要知道自己手上的資源。
距離上一次編戶齊民已經過去了八年。
這八年裡,大秦先是吞併了吳國,後拿下遼東,再吞下南疆,整合西域,吞下大宛、康居、河中。
新一輪的編戶齊民迫在眉睫。
此次不僅要查清多少人口,還要查清多少土地。
耕田和牧場都是有限的,而均田制不是萬能的,一旦人口膨脹到臨界值,均田制就會成為還害民之法。
歷史上,李二大帝剛剛統一天下,開啟貞觀之治,便有府兵逃亡的現象發生。
到了李治、武曌時期,大規模的逃田已經屢見不鮮。
文學館清算各州各郡送上來的資料,大秦的耕田加上牧場竟然高達九十三億畝,人口多達四千七百萬……
楊崢看著這些資料心中一喜,證明這些年治國頗有成效。
但轉念一想,覺得有些不對。
後世總在說保留十八億畝底線……
在科技發達的後世,耕地的規模也僅在十八億畝左右,一千七百年前的魏晉耕田加牧場能到九十三億畝?
要知道,很多地區還處於原始未開發狀態,耕田和牧場怎麼可能到達九十三億畝的數字?
而文學館清查兩漢的耕田資料,最多時,也就漢宣帝時期的五億畝……
就算大秦打壓士族豪強,清算前朝餘孽,也不可能翻了幾十倍……
仔細清查送上來的資料,問題還是集中在關東地區。
關東很多縣的耕田居然比關中一個郡的都多……
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肯定是地方上弄虛作假!”楊旭頗為氣憤。
“上有所好,下必從焉,這些人是投陛下所好……”衛瓘拱手道。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當一個官員的升遷和地方政績掛鉤之後,自然會出現這種事情。
沒想到只是開了一個頭,問題就來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陛下任重道遠。”魯芝嘆氣道。
楊崢也有了種挫敗感,封建時代,古今中外,朝廷和地方的鬥法是貫穿帝國命運的一條暗線。
朝廷大老有自己的利益,地方官吏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歷史上洪武大帝撥皮萱草,仍然不能制止官員的腐壞。
其實想想也是,大秦繼承曹魏,吞併司馬家的中原,攻陷鄴城之後,中原各地便投降了,以前把目光集中在士族豪強,卻忽視了地方官吏是由九品官人法選出來的。
有他們在,大秦的官場氣氛就好不到哪去。
或者說關東出了問題。
而這個問題是自曹魏時期便已經存在的,經過司馬家的轉手,遺毒更甚。
軍官、地方官都可以明碼標價。
楊崢經歷過那個時期,知道其中的門道。
大秦杜絕了軍官的買賣,斷了他們的一條財路,但地方官員是前朝遺留下來的,只需換個旗號,蟄伏一陣,便可繼續隻手遮天。
還有輔左官員的吏,他們才是真正掌控地方的群體。
能當吏的,必定是當地的豪強。
背後沒有勢力,也根本坐不上那個位子。
這些千頭萬緒若不清理,關東百姓便不會真正的歸心,而關東與大秦則會貌合神離。
就像大唐一樣,朝廷強盛的時候,看不出來,一旦朝廷虛弱,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全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