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老魔頭死得憋屈,實在怨不得旁人,只怪他時運不濟。一來俞和接連遇到詹大建和夏侯滄,他跟這倆冤家都不對眼,但礙於種種情分牽扯,又不忍將二人當場斬殺,所以心頭上壓著一道殺機,正愁無處宣洩。二來是俞和錯以為蓑衣老叟一直在他背後裝神弄鬼,因為忌憚對方匪夷所思的神通手段,故而出劍之際用上了十二成功力,沒有半分留手。
當一位半隻腳跨入“萬劍歸宗”至境的劍道高手,在神完氣足的狀態下全力發劍時,區區玄珠修士哪堪一擊?
蓑衣老叟的屍身栽倒,片刻之後骨肉朽化,血水乾涸,盡成飛灰。俞和撿起地上的曉光鏡,用袍袖細細一拭,收入懷中。轉頭再看夏侯滄的面色已經紅潤了許多,他胸口起伏,呼吸漸粗,眼瞼顫動,似乎隨時都能睜眼醒來。
俞和搖了搖頭,終還是下不去殺手。
當下能不能從這詭異的無名之地裡逃出生天,還是個渺茫的未知之數。就算夏侯滄能僥倖生還,再回到羅霄劍門誣告一狀,可這天底下哪裡就他姓夏侯的一張嘴?誰人都偏聽他信口雌黃?俞和認定天道昭昭,是非對錯自有公論,反正他也只打算去冰海北極境救出師尊雲峰真人,並不無意重回揚州,更沒興致去作什麼羅霄掌門,那就且由得夏侯滄唱那獨角戲去吧!
得知宗華師伯悔悟,方家儀被髮配,俞和埋在心底裡的委屈已然煙消雲散,念頭順暢。如今他看過天地之大,山海之奇,一顆心兒已不是八百里羅霄能栓得住了。
哂然笑笑,他轉身繼續沿著自己的銅磚甬道走了下去。
轉眼間又是百多步走過,俞和自感心跳突然加快,砰然有聲,似乎是前面又將有所遭遇的徵兆。六角經臺神秘消失之後,他的神念已然不像從前那樣敏感微妙,止步琢磨了半晌,卻查不出分毫端倪,只好握緊掌中長劍,惴惴不安的走下去。
再三十步之後,俞和神情一凜,終於是心有所感。
在那甬道中徐徐流動的微風,將一股博大而莊嚴的氣機遙送過來。這股氣機中,隱含著當世鴻儒或者道佛兩宗的絕頂宗師才能養出的浩然正氣,彷彿在前面迷離雲霧之中,端坐著一位通明聖賢、一尊萬古佛陀、或者一位高德金仙。這股浩然正氣大有滌汙化垢、震懾邪祟之妙,竟使得先天濁炁中原始惡念紛紛辟易。一口長氣吸入腹中,教人精神振作,識念清明。
俞和心中暗喜。如此異相,說明他再朝前走下去,將要遇見的多半是西南道門大宗裡的陸地神仙。回想蒞臨華山朝陽峰的諸位正道高人,像這般精純的浩然正氣,他只曾在青城仙宗掌門丹清真人身上感受過。前面即便不是丹清真人本尊,那也該是與丹清真人不相上下的道門大宗。
雖說俞和無有什麼道魔宗門成見,而且當下的立場也有些左右為難,但在他心中,還是對道門中人更多存著幾分親近之意。循著那股氣機,他不由得腳下加快,彷彿是流浪之人終於覓見了至親一般。
提氣疾行了近五十丈,雖然依舊看不見前面的雲霧中是有何人,但一片朦朦朧朧的清光,已然照亮了甬道的彼端。俞和正想將腳步再加快幾分,忽然發覺手中的青劍開始微微顫鳴,這拔不出鞘的劍刃,竟似要自行彈出。
他眉頭微皺,伸手按住劍柄,將自身劍意透入劍鞘,這才讓青劍重歸安定。但寧青凌先前加持在青劍上的禁制法術,卻已是悄然化散,此時俞和只消輕輕一掣,青劍的劍鋒就能脫鞘而出。
這般情形,可就委實非同小可了。
要知道俞和是摸到了“萬劍歸宗”至境門檻的人,尋常劍修高手根本不可能以劍意引動他的隨身法劍。按照昔年章炎真人與無央禪師的解說,天下習劍之人,真正能成就“萬劍歸宗”的,就只會是獨一個人,而初窺此境奧妙的,卻能有不下十人之數,在俞和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