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中一戰?難道楊崢能擊敗司馬昭?伯約未免太看得起此人了。”

姜維卻搖搖頭,“涼人耐苦寒,五萬騎兵來去自如,司馬昭十幾萬大軍不能制楊崢,則必為楊崢所制!”

董厥先是一臉驚訝,細細思索之後,也就弄清其中的明堂,“不錯,司馬氏以詐力取魏祚,彼能為之,他人亦可效彷!”

其實無論司馬昭是勝是敗,鍾會都必然有異心。

敗了,司馬昭名望威信嚴重下滑。

勝了,鍾會就要攻打蜀、涼,同樣站在風口浪尖……

陽安關。

鍾會收到姜維的信後,大喜過望,“天下能知我者,無過姜維也!”

姜維的信準確命中了鍾會心中隱憂。

現年司馬昭四十有九,而鍾會只有三十五。

司馬懿奪權的惡劣影響非常深遠。

一個活得久、有智謀、有功勳的人,必然就是下一代的威脅了。

歷史上南朝劉宋,一句“安知檀道濟非司馬仲達也”的讒言,嚇得宋文帝自毀長城。

唐朝李靖立下赫赫軍功,遠征高句麗時,李靖有病在身,擔心在半路上出事請辭,太宗直接一句:怎麼會呢?當年司馬懿不也是又老又病,還不是給魏朝建立功勳……

嚇的李靖連滾帶爬,改口拼了命也要去……

司馬懿將君臣之間薄薄的窗戶紙直接捅破了。

此後,歷朝歷代殺功臣之事不絕如縷。

論背景,鍾會出身潁川士族,比司馬昭更根正苗紅。

現在有了漢中功勞,麾下十二萬之眾,只要是人,心中就難免產生其他想法。

司馬昭若是司馬懿一般雄才大略之人,或者如司馬師一般手段兇殘,倒也能鎮住鍾會。

但司馬昭比起父兄,多有不如。

更何況鍾會從來就不是循規蹈矩之人。

現在的鐘會與當年的司馬懿何其相像?

這時荀愷咳嗽了兩聲,鍾會狹長的眸子掃了過來,“毌丘儉之亂乃子元之功,諸葛誕之亂乃相國之功,姜伯約以此言離間我君臣也,若能掃平吳蜀涼,某自當泛舟絕跡,逍遙於江湖之上,結交天下名士。”

“都督之志向,果然常人所不及也!”荀愷讚譽道。

兩人年紀相差無幾,鍾會卻足足高了荀愷兩個輩分。

荀愷的叔父荀勖是鍾會的外甥,兩人都是潁川士族出身,按照常理,應該算是“一家人”。

但荀愷的身份相當複雜,其母是司馬懿長女,也就是說,荀愷是司馬昭的外甥,血緣上天生親近司馬氏。

司馬昭派自己的外甥來當護軍,本身就是在防範鍾會。

魏國的水,既渾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