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嵌嗝慈勸�約旱淖婀��綣�持只�觶ㄆ┤縊黨て誒肟�婀�┟揮邢蛩�允菊庵種堪�娜�苛α康幕啊!弊��運棧裟妨炙夠�骸督逃�囊帳酢返�24頁。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人的愛應該達到這樣的高度:“一個人在考慮他應當如何處世為人之前,他的良心就已經使他的行為正確而又高尚了。”《關於人的思考》第83—84頁。相反,“一個沒有真正善良和人情味的人,他總是在衡量他所處的情況,總在考慮,為了不使別人對他有所非議,他應該怎樣行動才對,根據情況的需要,他也會施捨一份善心。”同②第91—92頁。良知是不自覺的、是情不自禁的道德情感,因而是真正的愛;而“施捨善心”則是自覺的,有意識的,有心為善即有惡因,無心作惡猶有善意。
這一點,別林斯基也曾講過:“如果有一個人,不是為了個人打算或誇耀,而是為了想行善,收養一個可憐的孤兒,他對待孤兒像對待自己底兒子一樣,但同時,卻讓對方感覺到,他是他底恩人,在他身上花過錢,諸如此類……”《別林斯基選集》第二卷時代出版社1953年版第451頁。別林斯基認為這種做法是違反人的天性的,所以,這不是真實的感情。他還舉友情為例,指出友情是一種“不自主的感情,因為它是自由的;它被心靈而不是被理智和意志所支配。……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們總是偶然和無意地成為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把聯結他們在一起的共感形諸語言,不老在嘴上喋喋不休,不以友誼為名要求對方做事,而是儘可能地互為對方效勞”。“主要的是,他們底關係中不應該有強制的、威逼的、激動的、任何類似義務或責任的東西;有的人為朋友隨便什麼都肯犧牲,卻是為了可以對自己、有時也對旁人發出這樣的豪語:‘我交朋友便是這樣!’”這就是說,“他們根據預定的計劃交朋友,對於友誼底品質、責任與權利早已有了精確的規定;只差不跟朋友簽訂合同而已。他們需要友誼,是為了震驚世人,藉此表示偉大的天性在友誼方面怎樣地和普通人和群眾不同。”《別林斯基選集》第二卷時代出版社1953年版第471—472頁。 txt小說上傳分享
10 “由仁義行,非行仁義”(2)
魯迅對此也有過精闢的論述,他以母親哺乳嬰兒為例說:
一個村婦哺乳嬰兒的時候,也決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一個農夫娶妻的時候,也決不以為將要放債,只是有了子女,即天然相愛,願他生存;更進一步的,便還要願他比自己更好,就是進化。這離絕了交換關係利害關係的愛,便是人倫的索子,便是所謂“綱”,倘如舊說,抹煞了“愛”,一味說“恩”,又因此責望報償,那便不但敗壞了父子間的道德,而且也大反於做父母的實際真情,播下乖剌的種子。有人做了樂府,說是“勸孝”,大意是什麼“兒子上學堂,母親在家磨杏仁,預備回來給他喝,你還不孝麼”之類,自以為“拼命衛道”。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窮人的豆漿,在愛情上價值同等,而其價值卻正在父母當時並無求報的心思;否則變成買賣行為,雖然喝了杏酪,也不異“人乳餵豬”,無非要豬肉肥美,在人倫道德上,絲毫沒有價值了。
所以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覺醒的人,此後應將這天性的愛,更加擴張,更加醇化;用無我的愛,自己犧牲於後起新人。《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魯迅的意思很清楚:愛是利他的,是無條件的;愛是給予而不是索取,不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買賣,愛純出於天性,出於自然,出於非自覺,一覺到便是在“施恩”,便是為我,便不是愛了。這個道理孟子不是早就說過嗎,“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王陽明也講過:“舜常自以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