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一樣,讓你痛苦不堪。

戰不能勝,走不能脫。敵軍生力軍眼看就要到來,李世民心急如焚。

這時,唐皇李淵的詔書到了,裡面盡是催促李世民儘快與李靖所部分出勝負,好回軍救援長安之語。李二在痛苦之中,不得不做一個決定了,他召集眾將議事,是戰是走,準備一錘定音。

侯君集、房玄齡、杜如晦、秦瓊、程咬金、王君廓等文武諸將匯聚到了帥帳之中,議論起來。

侯君集:“秦王,末將主張迅速回師長安,理由很簡單,這二十多天來,我軍和李靖所部對峙,沒有佔據優勢,而謝天虎率領的另一支北虎軍隨時會到,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北虎鐵騎,日行百里,從洛陽趕赴關中,只在幾天之間。)

他的建議得到了秦瓊、程咬金、王君廓等將的支援,這些天和北虎軍接觸,唐軍沒有討到半點好處。無論是天下大勢,還是小小的遭遇戰,都是北虎軍牢牢的掌握了主動權。

秦瓊更建議,讓他帶領數千新組建的玄甲鐵騎斷後,秦王儘可帶著大隊人馬先行一步。

李二琢磨了下這個建議,以犧牲數千玄甲鐵騎為代價,為大軍贏得重返長安的機會,可行是可行,但是回到長安以後又能怎麼辦!和父皇一起坐困愁城,等著北虎軍一口一口的吃掉自己?

房玄齡深知李世民的性情,知道他心中所想,上前一步建議說:“秦王,下官以為眾將軍所說在理,若是再不立即行動,等兩路北虎軍一匯合,我軍危亦。不過下官有點不同的見解,我軍不用退回長安,而是向金城方向退去。”

眾將眼前一亮,這還真是個好辦法!金城遠離長安,路途險惡,易守難攻,是個東山再起的好地方。只是沒人敢附和,因為唐皇以後要是怪罪下來,那絕對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杜如晦也附和說:“秦王,下官以為玄齡的提議可行,與其退回長安,做那困獸之鬥,不如把眼光放長遠些,直接退向金城,甚至武威。只要我軍能夠在外線形成對北虎軍的威脅,一樣可以分擔長安的困境。”

李二滿臉苦色,一言不發。

眾人知道他已經傾向於這個方案,只是不救長安,不去管李閥安危的話,很難從他口中說出。於是帳內的文武諸將齊刷刷的跪了下來,聲稱願意共同承擔後果,希望秦王為十八萬大軍著想。

李二架不住眾人哀求,只能點頭同意,隨即命令大軍準備進攻。

眾將大驚!

李二解釋說,咱們就是要先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勢,讓李靖誤以為我軍是準備趕在北虎鐵騎到來之前,先擊敗他部,這樣一來,李靖勢必著手防禦態勢,到那時,我軍出其不意的退軍,定能減小損失。

諸將恍然大悟,直稱讚秦王高明。

李世民隨即給李靖下了封戰書,上面只寫了四個大字:“明日決戰。”

李靖回書更簡單,只有一個字:“戰”

當天兩軍各自磨刀擦槍,準備明日的決戰。

北虎軍李靖召來眾將商議。

羅藝、宋金剛、王伏寶、尉遲恭、徐圓朗、王薄等人都力爭做明日的先鋒之將,為北虎軍衝鋒效力。

李靖若有所思,閉目養神。

副帥蘇定方疑惑的對李靖說:“大帥,以末將看,唐軍約定明日決戰有些蹊蹺啊。”

李靖成足在胸的回應說:“定方有什麼想法,儘可說出來,大家一起聽聽。”

蘇定方:“不錯,唐軍眼下是很急,急著與我軍決戰,不然等到虎王殿下的生力軍一到,他們連半點機會都沒有了。但正是這樣,末將才疑惑,以他們現在的軍力,怎麼可能堂堂正正的擊敗我軍,若說唐軍突然暗中偷襲,那末將反而有幾分相信他們是真的要和我軍拼命。”

李靖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