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把這兩件事湊在一起,由“腐骨生磷”這個現象推匯出磷也是腐質之一,專家們正在探索以磷助農田增產的路子。

若干年後,英華科學界搞明白了腐質論是錯誤的,“以磷代腐”的實質是礦質論,才無比慶幸先輩們的歪打正著。化肥起源於“鬼火”,這也成為科學史上最有名的誤會之一。

“富民和就業是合二為一的問題,也只有工商才能容下更多人口,才能容國民去掙富貴,但是工商要怎麼容下越來越多的人口呢?”

宋既終於轉回到正題上,“好比造房子,舊時的宅院是平攤的。同樣方圓之地,要容下更多人就得造樓。工商也是一樣,一道工算一層樓,工越多,樓越高。容的人就越多。”

“就像我手裡的韶州竹紙,一張紙背後帶起了一串工事:提升產量,降低成本的蒸汽機、漂白的白礬、薰香的香料、印欄頭欄尾的染料、包裝的油布和黃麻、運送到貨站市集的車船,甚至為招攬大宗買賣打廣告而養起的報紙。每一個環節都成了一個行當,容下了無數人求活求富貴。”

說到這,李克載總算能明白,為何在那次御前會議上,父皇問起是否作好北伐的準備了,大家都覺得心裡沒底。

宋既作了更詳細的解說,當日大家鼓譟著北伐,被皇帝一句“準備好了嗎?”給歪樓到了探討英華未來三十年乃至百年的經濟發展戰略。

英華還沒準備好,就是因為走過前二十年粗糙的重商主義道路後,現在迫切需要確定一條脈絡清晰的發展方向。就長遠而言,是緊貼英華的立國大義,要國民能得幸福,要富民強國。就短期而言,則是復北方之後,至少六七千萬人口得被英華有效地消化掉,而不是長成一團膿肉。

現在北方還被滿清統治著,英華的商貨乃至資本還沒有深入下去,一旦復了中原,南北再無海關,商貨資本來往自由,受這雙重洗刷,小農和小作坊失業者不知幾許,加上原本的閒餘人口,粗略估算怎麼也得上千萬。

上千萬人是什麼概念?整個孟加拉再加上暹羅……只是移民可解決不了問題,這就需要英華自身的工商體系,以及推動北方自成的工商體系來消化。

可英華的工商體系已經足夠成熟了嗎?

顯然沒有,用蒸汽機的作坊還是少數,僱傭上千人的工場也只集中在少數大城市。國內工商對金融資本的吸引力還不足,海外事業更受青睞。甚至具體到人工上,國內工商對人工的需求雖旺,卻還未旺到不擇飢渴的地步。之前出**了更嚴苛的禁奴禁不義工契法令,沒有遭到太大牴觸,就可以從另一個側面應證這一點。

拿宋既的樓論來形容,國內工商,尤其是工業的樓層還不夠高,容納能力有限。國庫收入的構成也很清晰地作了說明,聖道二十三年,國庫收入一億九千萬,其中關稅、商稅、契稅、殖民特許費等流通領域的收入佔了百分之六十,工業方面的公司稅和銷售稅僅僅百分之二十出頭,這裡面還包括國有大型鋼鐵、造船和機械公司的貢獻。

接著宋既談的問題,即便是在經濟學上有相當造詣的李克載也兩眼發暈:產業升級和產業佈局。

“當日御前會議,實際在談英華百年大計。首要一點就是納農入廓,把束縛于田地的人口吸納到城鎮裡來,由城鎮裡的工商接收。在此之下的工商類別分佈,就是重造一番佈局,沿著江河以及未來搭起的直道乃至鐵道,建起一條條由工商高樓匯成的血脈。”

“嶺南已被定為冶鐵、機械為主的大區,江南被定為紡織和各類日常商貨的大區。兩條線交叉輻射湖廣,同時陝甘和北方作為流通之門,向更北和更西輸送商貨。這是當日議定的大略佈局。”

這一番解說僅僅只是背景,李克載拉回到主題:“孟加拉乃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