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他們在美國方面也沒有取得任何成績。對於美國來說,他們一方面要報珍珠港的一劍之仇,另一方面,為了謀求戰後在亞洲地區的絕對主導權,他們也需要從根本上,削弱日本的各方面實力,兩項綜合,日本想要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結束戰爭,已經成為了鏡花水月般的泡影。

與楚思南那種近乎是羞辱的拒絕方式不同,美國人不喜歡含蓄,他們更加喜歡用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日本的拒絕,不過很明顯的是,他們的拒絕方式更加令日本無法承受。

在日本內閣做出企圖有條件投降的決定之後,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同盟國看到了這種可能性背後潛在的危險,那就是蘇聯將會透過日本內閣的這一企圖獲得最大的利益。與此同時,日本內閣那所謂的投降保留條件中,也有許多地方同美國的戰後利益構成衝突。因此,為了打消蘇聯接受日本投降條件的可能性,美國政府一方面向蘇聯發出照會,要求進一步提前德黑蘭會議的召開日期,以便透過這次會議,研商對日的全面進攻方案,另一方面,則是調集太平洋上幾乎全部的海軍力量,全力以赴發起了旨在全殲日本聯合艦隊殘部,為最後登陸日本本土掃清障礙的大規模海戰。很明顯,美國所做出的打算,是要搶在蘇聯人前面。登陸日本本土。

毫無疑問,在佔據了馬里亞納群島之後,美軍登陸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障礙,就是潛藏在菲律賓群島一帶地日本聯合艦隊殘部了,只要殲滅了這支艦隊,那麼日本曾經所謂強大的海軍,將徹底喪失戰鬥能力,甚至稱不上是一支戰略力量了。

從三月初開始,規模空前浩大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完成了集結任務,隨即。兵分兩路,分別由哈爾西、金凱德兩位將軍指揮。浩浩蕩蕩的殺向菲律賓群島的萊特島。奪取萊特島最為登陸菲律賓群島的前灘陣地,並尋機消滅日本聯合艦隊殘部。就是美軍此次進軍的目的。

與此同時,對於日本方面來說,這場明顯處於弱勢地位的海戰,顯然是無法避免的。在丟失了塞班島、馬里亞納群島等基地之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地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若是再丟失了菲律賓,那麼災難性的後果將緊隨而至。沒有了菲律賓群島地依託。帝國南線資源輸送的渠道,將在一夜之間崩潰瓦解,與此同時,東南亞日軍同中國大陸、朝鮮、本土地聯絡,也將被美軍徹底截斷。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除了在極度劣勢的情況下奮起一戰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別的選擇了。對於日本來說,這是一場勝利機會渺茫的海戰,但同時也是無法逃避的海戰。正如豐田副武在戰後審判中所交代的那樣:“假如我們喪失菲律賓,而艦隊倖存下來,那麼我們南北之間的海道就被割斷了。假如艦隊呆在日本領海地話,那麼它得不到燃料補給。假如它呆在南海的話,那麼它就得不到武器彈**的補給。因此假如我們失去菲律賓的話,那麼儲存這支艦隊也沒有意義了。”

隨著美國海軍向菲律賓萊特島的挺進,日本政府也接到了其分別派往蘇聯、美國的使團回信,當然,這些回信無一例外地讓日本內閣失望了。因此,面對來自太平洋的強大威脅,以軍部三總長為首的一批軍方頑固分子,開始策劃一種在被動局面下地全新進攻方式,這種方式雖然卑鄙無恥,但是對於打擊美國人的海上艦隻,無疑應該是有效的。這種所謂的卓有成效的進攻方式,就是將那些落後的、裝置簡陋的、基本不具備戰鬥能力的轟炸機、戰鬥機武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