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透過考試進入西北中學的高中部,但是在西北中學學習的時候劉桂陽早就把自己當成了一個西北人,甚至於也像自己的同學一樣崇拜起創造了西北這個奇蹟之地主任。也正是因為如此,當在送行宴會上見到主任激動退卻之後,劉桂陽感受更多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

“無論你們的將來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只要你們盡力而為!我都會以你們為傲,西北會以你們為傲,國家會以為你們為傲。”

“哎!”

扶著般舷的的劉桂陽看著著遠去的海面腦子中浮現起當主任在自己那桌敬酒用一種驕傲和期許地目光看著自己還有自己身邊的同學時說的話,盡力而為!劉桂陽知道這是主任怕自己這些人承擔不了那份壓力而特意寬慰大家的話,但是儘管如此劉桂陽和同學們卻不敢輕視自己肩膀上所擔負地責任。

“沒想到他們也會有一臉愁容的時候。”

在船頭的陳燕鴻扭頭看到十幾米外的船舷邊扶著舷邊地欄杆彎腰站在那裡的同年齡人,陳燕鴻傍晚時曾經在那一堆西北學生中看到過這個人,看著此時他帶著中帶著的愁容,陳燕鴻不禁有些好奇,畢竟透過這三天接觸,陳燕鴻知道這些西北人都是那種永遠充滿朝氣。充滿信心的人,在他們的那個團結成一個整體的團體面前,好像沒有任何困難一樣,可為什麼這個時候這個人會做出這樣的表情。陳燕鴻不禁好奇起來。

“你好,我叫陳燕鴻,來自上海縣。”

當好奇心湧上來之後陳燕鴻便走到這個人地旁邊伸出右手開口說道,臉上帶著非常誠摯地微笑。對於報紙上、雜誌上經常報道的西北陳燕鴻非常好奇。這兩天在聯誼時那些西北地學生的表現更讓陳燕鴻為之一驚,雖然有聯誼會上有所接觸,但是陳燕鴻還真沒在其中交到什麼朋友。

“劉桂陽,貴州省貴陽人,來自西北。”看到面前的這個說話帶著北方味的名叫陳燕鴻的人伸來的右手以及面上誠摯的笑容,劉桂陽便伸手與其握手微笑著說道。棄地域之見,揚同胞之情。是西北這座充滿各地移民的新市城市的信條。一直以在西北從來沒有任何人會在意什麼鄉佬之情。

西北一直以來並不支援甚至會打擊各種老鄉團體,以防止因為這種老鄉情緒造成西北的分裂。但是儘管如此,在西北這個充滿各地移民的地方,很多陌生人在介紹彼此的時候,都會告訴自己來自何方,必竟鄉土情節對中國人來說實在是太重了。

“阿陽,你這次去德國準備學習什麼專業?準備去那個學校?”

年青人在一起相處總是很融洽熟悉也很快,只不過半個來鐘頭的功夫兩人便熟悉起來,彼此用小名稱呼著,看著眼前的劉桂陽陳燕鴻便開口問道。

從之前報紙的報道中陳燕鴻知道相比於自己這些需要透過考試選擇學校的基金會資助的留學生,像劉桂陽這樣的西北官派留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學校、專業。正因為如此陳燕鴻才會對劉桂陽選擇的學校和專業比較好奇。

“柏林高等技術學校,機械工程。”

聽到陳燕鴻的問題後劉桂陽回答道,之所以選擇柏林高等技術學校和機械工程,實際上是因為劉桂陽在選擇專業時,曾經聽到教育官員介紹,中國沒有一個自己的火炮專家,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劉桂陽才會選擇與火炮製造相關的柏林高等技術學校的機械工程專業,德國不少優秀的火炮設計專家都是出自柏林高等技術學校的機械工程專業。

“恐怕你們是全中國第一批可以自由選擇學校和專業的外派留學生了,可以進入世界一流的學校裡學習,想來當初為了爭取到這樣的機會,你們西北想來是沒少費心思。”

聽到劉桂陽有機會進入世界第一流的工科學校裡學習,陳燕鴻用略帶著一些羨慕地口氣說道,陳燕鴻雖然並不知道西北是怎麼得到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