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俄國人打仗的,現在西北軍已經打下了恰克圖,但是隻要俄國人一天未投降,我們就絕不返鄉!廣西父老說過,如果廣西子弟團在前線打完了,我們廣西人還會再建一個廣西旅、師,直到俄國人投降。”

對穿著一身墨綠色軍裝的年北望回了一個軍禮後,馬曉軍開口說道,只不過馬曉軍沒說在他們從南寧出師的時候,廣西父老已經按照慣例為廣西子弟先遣團的一千六百多兄弟出過了活殯,子弟團的弟兄們是抱著必死的信念來西北,來響應祖國的召喚。

“長官,您也是從內地來西北打仗的吧!拜託了,一定要打敗俄國人!我已經認購了五千元的國防債券,那些債券我已經撕了,你們連命都不要和俄國人拼命,我還要那些錢幹什麼。只要你們和俄國人拼命,和他們打下去,打到他們投降!我就是傾家蕩產,也支援你們的打下去!”

在車廂內,一箇中年商人在車廂過道中,看著坐在座位上望著站臺上的廣西子弟團的蔣作賓時,面色誠懇的對眼前端坐著的蔣作賓說到。

“先生請放心,兄弟此行西北,已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定對得起先生血汗助餉!”

聽到眼前這個商人的話,蔣作賓立即站起身來立正敬禮正色說道。商人逐利而為,但是商人同樣愛國。蔣作賓知道現在舉國上下都在看著這場戰爭,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人們願意付出一切。在京城學生們發動的助軍獻金,連乞丐都捐出了他們討得的銅子,只為了能給西北軍多買一發子彈。

打敗俄羅斯,重入強國之林。此時的全國上下都在響徹著這麼一個聲音,日本人十二年前擊敗了俄羅斯,得到了列強們的尊重,進爾廢除了和列強之間的全部的不平等條約,日本人能辦到,中國人同樣可以辦到,國家民族的未來在此一戰。!~!

..

第35章 在柏林

位於中歐平原施普雷河注入哈弗爾河口處的柏林,是德意志帝國的首都。鳥瞰柏林,其周圍被森林、湖泊、河流環抱,城市彷彿沉浸在一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從十九世紀普魯士王朝開始,柏林一直是日耳曼帝國的首都。柏林早在13世紀時已成為貿易集鎮,17世紀發展成為地方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到20世紀初,柏林已經在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上達到倫敦、紐約和巴黎的水準,成為又一個世界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已經進行了三年的戰爭,對於柏林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至少在表面上並沒有什麼影響,只不過相比戰爭剛剛爆發時,那些對戰爭抱以狂熱支援的人們此時已經變得冷靜許多,大量的德國青年接受徵召參軍,僵持沒有一絲進展的前線,充斥著德國的殘廢的退役軍人,市場上各種物資越顯匱乏,有限的物資因為投機商的投機倒把,而使得地價格日高。甚至於就是連糧食的供應都出現了問題。

這一切都在折磨著德國的民眾地心理,尤其是他們寄以厚望的軍隊,至今沒有任何勝蹟傳來。前線僵持、泥濘的戰壕正在消耗著德國青年的生命,除此不斷的流血和死亡之外沒有一絲的進展。

“萬歲!中德友誼萬歲!”

在柏林中華教育復興基金會駐德辦事處的門外,近千名德國滿頭銀髮的年長紳士們和一些青年人大聲地歡呼著,當數天前傳來了中國人在東方和俄國之間爆發了戰爭之後,被毫無進展的戰局給弄的有些麻煩的德國人,一瞬間似乎是看到了勝利的希望,至少在他們看來,現在好像德國又多了一個盟友。

有些激動的德國人。立即跑到了中國駐德大使館前,想祝賀中國人的勝利,但是讓他們失望的是,隨著兩月前中德之間的斷交,中國駐德大使已經取道瑞士撤到了法國,最後他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得到訊息,在柏林還有一個非中國官方的機構,他們代表著中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