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過年與盼年(為盟主“旭日煌天”加更6/8)
石磊這一覺也沒能睡上多久,大清早的就被“噼裡啪啦”的爆竹聲給叫醒了。
肯定又是那幫子,恨不能起的比雞都早的熊孩子們,又迫不及待的開始享受起了燒爆竹的樂趣,也不怕擾了別人的清夢。
就像是宋朝的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寫到的那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基本囊括古時候過年的所有風俗,和唐朝這時候的習俗更是沒差。
莊戶們的院子裡,都豎起很長很長的竹竿,底部埋紮在了土裡,竿頂飄懸著紙,或者布做的長條型旗子,在風中不停抖動著,這個就是“幡子”啦。
後來這種風俗傳到倭國,就演變成了“鯉魚飄”。
如今莊戶們的生活條件都好了,有那麼幾家不差錢的,乾脆扯了幾尺顏色豔麗的絲綢,掛到了杆子頂上。
這風俗咱們雖然流傳的,好像不如倭國好的樣子,不過呢,後世過年在家插國旗,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意思。說明這樣的老傳統,還是流傳在人們的血液之中的。
家家戶戶的,也都忙活著換桃符、貼門神和春聯,而且和後世石磊他們那差不多,這活一般都是家裡的老爺們來動手的。
桃符其實就是用桃樹枝幹,削成的一對木片,一般塗成紅色,掛在大門兩邊。到每年大年初一這天,摘下舊的換上新的。
都說有這桃樹有辟邪作用,後世也還是這麼個傳統,只不過一般都是插桃樹枝了。
擱大唐這年代呢,還有那個別實在窮得,換不起新符的人家,也得摘下來,重新刷一遍紅油漆,再掛上去。
最早這兩片桃符上,一片寫“神荼”,一片寫“鬱壘”,都是傳說中能鎮惡邪鬼的門神。
到了唐朝中後期,由於皇室帶頭炒作,這哥倆被群眾更喜聞樂見的秦瓊和尉遲敬德代替了。
而且群眾覺得光在桃符上,寫兩個名字不夠過癮,還得把他倆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才夠療效,這就是“門神”了。
至於貼春聯,原先一直以為從唐末五代起才有這風俗,不過敦煌出土的文字資料證明,早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就有貼在大門兩邊的,對偶聯句出現了。
如今這項殊榮,當仁不讓的被石磊奪了過來,石家莊子上,也成了第一批貼春聯的人家。也算是站到了時尚前沿上,引領了一回風尚。
嗯,這事石磊都打算把它專門記下來,絕對是可以銘刻在歷史上的大事啊。
就是自家莊子變成了“石家莊”,這個有點鬱悶,不過誰讓石磊這個家主姓石呢,這名叫的也沒差啊。
不一會又有鑼鼓聲響了起來,還有笛子聲在伴奏,這是那些個驅儺的隊伍來到了。
其實這個後世也有流傳的,就是那些個跳大神的,當然不是招鬼神上身的那種,而是祛除鬼神的儺戲。
大部分莊戶都在周圍看著熱鬧起鬨,而那專業領舞的有歌詞,歌詞內容大都是描寫,正義人類如何揍鬼怪的。
看完這場好戲,莊戶們就該相互拜年啦。
按照傳統呢,今個可是走到誰家吃到誰家,這還有個專門的名目,叫“傳座”。
這習慣同樣流傳到了後世,別的地方石磊不知道,在齊魯大地上,還是有不少地方,時興這麼個規矩的。
只是今年大家拜年的時候,臉上的笑容,比往年也燦爛了些,飯菜更是豐盛了許多。
小日子好過多了,忍不住都要順嘴誇石磊這個當家主的兩句,盼著明年的年景,能更好上有些。
順便的,自家有適齡小夥子的就要廣播一下了。
“他七嬸啊,俺家狗剩也該說媳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