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此,晃眼間又過七日,大軍斷糧之危日漸嚴重,蕭太后憂心如焚,一連幾日都徹夜難眠。這一日午後,蕭撻凜忽然差人來報,說左路大軍連破數關,一路直指宋京都之北地門戶澶州,蕭太后聽聞不禁大喜,當即下令大軍開拔,繞道真定府,與蕭撻凜所率大軍合兵一處,氣勢洶洶,直逼澶州【註解1】而來……不出三日,遼人大軍進逼澶州城下。
澶州是東京汴梁的門戶,兩地相距不到三百里路程,快馬加鞭不消半日便可到達。宋真宗趙恆聽聞前線軍報,頓時渾身直冒冷汗,朝中個文武大臣更是一片譁然,驚恐萬分。在此危急時刻,一些宵小之輩伺機規勸皇帝遷都避禍,這與趙恆心中之念不謀而合,幸而以丞相寇準等人為的主戰派大臣冒死相諫,趙恆無法,這才作罷遷都之事。事後,寇準等人又苦勸趙恆御駕親征,以振奮軍民士氣,趙恆思慮再三,不得已只好又從之。
登臨澶州,趙恆也意氣風,親臨城樓,為守城軍士擂鼓助威,軍民士氣不由大振,與遼人大軍數十回合,雖未能分出輸贏,但始終沒能讓遼人前進一步。如此,宋遼雙方相持澶州城下,漸而互成守勢。
也算是老天開眼,遼人左路大軍元帥在察看地形之時,中了宋軍伏弩,因傷重不治而亡,遼軍士兵因此士氣大跌,一路敗退,蕭太后無計可施,只得向宋庭求和。趙恆是個膽小怕事之徒,心想見好就收,也不至於和遼人把嘴臉全部撕破,於是同意了蕭太后的求和建議。
經過多番交涉,宋遼雙方議和成功,簽訂合約。和約的主要內容為:宋庭每年向遼邦提供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結為兄弟之國,和睦相處,永不侵犯。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也是有名的喪權辱國之條約,歷代史學家對此褒貶不一……
………………
乾坤反覆,時光流轉,轉眼間便又到了宋仁宗趙楨當政末期。時當嘉佑三年【註解2】三月三日五更三點時分,仁宗皇帝移駕紫宸殿,端坐於金殿龍椅,受文武百官朝拜。但見大殿之上,金碧輝煌,幽幽之中帶著一陣清香。此時,仁宗皇帝已年近五旬,雖說肚皮已微微凸起,顯得有些富態,但他端坐於龍椅之上,雙目卻是炯炯有神,環視著整個大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朝中文武大臣,列成兩排,伏身跪下,高聲齊齊呼,那聲音之大,氣勢之強,幾乎要把偌大的紫宸殿震得抖動起來。不過還好,這大殿建得結實穩固,要不然眾人每天這麼齊聲一呼,房子鐵定會塌的,管他是皇帝老兒還是大臣侍衛,整個兒全都玩完。
“眾卿平身――”不待殿頭官傳話,仁宗皇帝伸手便招呼道,臉上全是濃濃的笑意。
“看來皇上今日的心情不錯……”紛紛爬起身來,眾大臣看到皇上面帶笑容,無不這樣猜道。就在這時,殿頭官上前一步,微微頷,高聲喊道:“眾臣早朝。”停歇一下,他忽又喊道:“眾臣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話聲一閉,殿頭官隨即退到皇帝一側,半低著頭,不敢再有任何言語。
只見殿下班部叢中,忽然閃出兩個人來,一是宰相趙哲,二是參政文彥博。他們二人出班,幾乎同時奏道:“啟稟聖上,臣有事要奏。”
“二位愛卿所奏何事?”突然間,仁宗皇帝的臉色陰了下來,因為他深知趙哲和文彥博這二人都是敢冒死直諫之人,特別是趙哲,語鋒犀利,銳不可擋,常常讓他這個做皇帝的頭疼――他們二人同時出班奏稟,豈有好事?為此,仁宗皇帝心中不免打起鼓來。
“啟稟聖上,”趙哲搶先奏道:“目前京師之地瘟疫盛行,城中軍民多有損傷,若不設法治之,必將遺害無窮,請聖上早做定奪。”
仁宗皇帝眉頭一皺,但一時又不知如何答覆趙哲,忽見文彥博還立站在一旁,他趕忙問道:“文愛卿,你有何事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