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不來的好東西。後來以這批“同治料子”做的每一件行頭,都被觀眾拍手叫絕、稱讚不已。
馬家夏天在院裡搭涼棚、栽花草,從冰窖裡買回大塊的冰砣,用來消暑驅熱;冬天過年時,花洞子用棉被包著竹筐,給馬家送來大盆的梅花、茶花,讓室內一片春意盎然。馬家雖非大富大貴之家,卻也初具大宅門的格局。
父親馬西園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把兒子培養成為了一名大角兒,高興之餘,越發地熱心###教的公益事業了。他認為馬家能過上這樣的日子,都是真主的恩典,要懂得知感(回族人語,感恩),不能忘本。與京城裡大多數窮苦回民相比,目前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要知恩圖報。馬連良至孝,凡是父親為了“舉義”(回族人語,捐助)答應下來的事情,全部照辦。馬西園於是參加了花市穆德回民小學的興建、天橋禮拜寺的翻建、三里河禮拜寺的修繕等多項工程。特別每逢週五“主麻日”,北京的窮苦回民們常到豆腐巷來乞討,最後乾脆演變成了固定的舍粥日,冬天外加舍寒衣。馬連良夫人王慧茹也積極協助公爹,熱心參與公益活動,人稱她為“馬善人”。用於公益、慈善方面的開支,一直是馬家日常開支的一個重要部分。常來馬家乞討的人都是回民,漢民乞丐因不會說“清真言”,不能被回族乞丐接受,所以不能入圍豆腐巷的乞討行列。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步入輝煌(2)
馬連良夫婦此時已育有一女五子,長女萍秋最大,其餘五子分別為崇仁、崇義、崇禮、崇智和崇延,其中最受父母寵愛的是崇智。因他出生在馬連良大紅的1929年,家中經濟條件比以前改善了許多。馬崇智生正逢時,家裡人都認為此子帶來了吉祥的兆頭。加之他生性活潑可愛,好動不喜靜,人見人愛,所以父母對他也就有些格外溺愛了。別的孩子出生後都由奶媽照看,唯獨崇智自落生之後就一直與父母一起起居。吃母乳一直延續了三年多,到了弟弟崇延出生之後,他還一直要吃母親的奶,王慧茹沒有辦法,只得給崇延又請了個奶媽,對崇智的溺愛也沒有中斷。親戚們都說,這孩子這麼大了,還吃奶呀?真成了“大嬌”了!就是這從小嬌生慣養的馬家少爺,長大成人之後,卻第一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夫人王慧茹除了負責照顧幾個孩子的生活起居外,還要照顧二位公婆。自己孃家的兄弟在外地做事,老母無人照看,時常還要回家盡孝,整天忙的不可開交。更主要的是料理好丈夫的生活。馬連良是演員,與普通人的作息時間不一樣。在京有戲時,他下午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裡“默”戲。不敢多吃東西,只敢喝點雞湯,吃個燒餅夾肉點心一下,然後去戲園子,晚上回來再吃宵夜。如散戲後有朋友前來一起聊聊天,馬連良經常快到天亮時才能睡覺。當紅藝人在外面風光無限,別人只知道包銀大把地往家裡掙,其中艱辛只有王慧茹這樣的人才能體會。當紅藝人中,很多人都患有“滑精症”,馬連良也在劫難逃。因為在上海這樣的“大碼頭”,主演每天都有戲,經常一演一個多月。演員在臺上高度緊張、疲勞過度、精神壓力太大,故患此症。如果夜裡得不到充足睡眠,白天就會精神不振,直接影響到晚上的演出。許多演員都出現“塌中”現象,也就是中氣不足,無法連續演唱,多與此症有關。為了保證丈夫夜晚睡一個安穩覺,王慧茹有時自己不睡,徹夜盯著丈夫在睡覺時有無做夢、緊張的兆頭出現,一經發現,馬上把他推醒,驅走夢魘。後來馬連良此症痊癒,王夫人功不可沒。馬連良在北京期間,王夫人總是囑咐丈夫少演出,多休息,一週只演兩場,注意調養身體。多年的操勞,使王慧茹積勞成疾,身體變得很孱弱。終於在1933年生下女兒馬莉莉後不久,在“月科”期間體質虛弱,由於拔牙後感染破傷風,王夫人不幸去世。馬連良望著自己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