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出家靜修,若其有佛性悟性,自會向佛,若無佛性,如何強迫,況且,那世俗人心多藏汙納垢,我佛門之徒以清修之心,既已決心出世修行,又入世治世,是何必要之有?”

眾人不少有疑問如毗藍婆菩薩者,聽她這樣一說,也都附和。

此時,那參會的上仙之中有一人笑道:“呵呵,毗藍婆菩薩有所不知佛祖大義,如來佛祖乃是欲讓人主動傳佛揚道,敬佛禮法,此入世治世之舉乃是廣大踐行此舉的大德行大善舉啊。”

此言一出,當是見解非凡,深得如來要領,必不是凡人才能想到,眾人不禁循聲望去,見果非凡仙,正是那黎山老母,眾人一看,不禁紛紛點頭,當是此人才能領悟如來之意如此之深。

原來這老母不是別人,正是那女媧娘娘,身為地皇治世後,便隱居黎山,被尊黎山老母。

黎山老母平日也不再參與諸事,只是這今日佛門蘭盆盛會,受如來之邀,前來赴會。

如來見是那老母發話,行佛禮點頭道:“老母所言正是。”

毗藍婆菩薩見是黎山老母出面力贊佛祖之意,便也不再多說,只心中則自有打算。

如來便又說,“我佛門**授經傳揚教義,每立佛義,必要修經集典,今日將大家請得來也是昭告諸位修行得道者,有願與我佛門共同增修佛經者,皆可前來,有那大貢獻者,可得相應尊位。”

天地修行得道者眾多,修佛法者也是不少,其中高人不少。

今日聽如來這麼一說,有那修行聖者烏巢禪師上前向佛祖獻禮,佛祖對烏巢禪師早有耳聞,知是禪心修行得大成者,此次大會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來欲匯聚天下有佛緣有修行者。”

只見那禪師恭敬奉上一部經書,如來見經書正是那烏巢禪師根據自身修煉領悟的,如來也對此部經書早有聽聞,只是今天才藉此大會得以相見,不禁欣喜。

忙叫人接過,開啟一看,如來大為驚異,只見那經中說到:

“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經中又有:“以無所得故,菩提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那“心經“真是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

如來一見此經,大喜,愛不釋手,立刻知覺此經乃是將來修大乘,入世佛徒因受世事之困擾之時最需要的教義,今天此經的出現,真是天意所為,應時造化。

如來對那烏巢禪師道:“禪師有如此神作,真乃得大道者,可封菩薩位,在我靈山駐足,也好交流互長,,並可繼續修行成佛,度天下世人,受世人敬奉供養。”

眾仙見那如來對烏巢如此盛讚示好,知是非凡,也紛紛點頭稱是。

只見那烏巢禪師,卻沒有顯現太多欣喜,眾仙見了,有些奇異。

依照眾仙的想法,那烏巢原本孤身修行,今進獻聖書,必定能得如來賞識,得到尊位,可謂一步登天,肯定會樂於答應,但見那烏巢的表情,似乎沒有此意。

果然,那烏巢禪師向如來行禮道:“多謝佛祖好意,只是我本獨自修禪已久,講究專心獨自修心,非為爭銜成佛,和領受世人供養,今“心經“已有真正歸屬,我自心安,還請佛祖許我自安。”

那烏巢說罷,獨自轉身離去,

如來見烏巢這般說,知道不可強求,便不多勸,只是目送那烏巢離去,點點頭,心中有些許遺憾。

眾佛仙重又言歡,只有那如來望著烏巢禪師遠去的背影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