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的選址就在靈鷲峰頂之上,釋迦摩尼此時歷經修行,又有菩提相助,已具大法力,便將那峰頂的巨巢移至山後山腳之下,為新的佛寺騰出空間。

歷時多日,佛寺終於建成,坐落山巔,氣勢莊嚴,只是裝飾簡樸略顯簡單,卻也是錯落有致,仙聖之氣凝聚,剛一建成,便吸引那綵鳳青鸞來那上空飛舞盤旋,四周鶴鳴猿啼,不凡之地,真是個不染塵世,講法傳道的好居所。

二人見那建成的法寺,不禁十分欣喜,建成之日與眾佛徒一起前來觀看,此時菩提問道“道兄,是該為寶寺起個名字了!”

釋迦摩尼正在思考此事,忽聽到寺中鐘聲隆隆,如響雷般震天動地,釋迦摩尼想:“名字有了,就叫雷音寺吧。”

與菩提和佛眾一說,盡皆稱好。

雷音法寺建成,釋迦摩尼和菩提住進雷音寺之中,招來這些年跟隨學法的徒眾,在寺內講法。

有了如此的講法處所,果然與之前不一般。

沒幾日,徒眾迅速與日增加,釋迦摩尼坐當中,開壇講法的時候,萬人攢動,一片弘揚佛法的大勝景,而菩提坐在一旁偶然說一兩佛法。

一切業已安頓,釋迦摩尼對著菩提說道:“如今此處各項事宜已經安定,該去接燃燈佛師來了,讓他老入駐上座,也讓那裡的徒眾也到這裡一併聽法。”

“是啊!”

於是,二人安排好雷音寺裡的事情,去到燃燈的駐處去了。

二人又見到燃燈,燃燈與二人久別,見到二人歸來當然十分高興叫徒眾把二人的客房安置了。

次日,與二人一起聊天敘舊。釋迦牟尼道“我二人這次去了,一路弘揚佛道,如今已經在那雷音寺安頓,此次回來是為了接老師去雷音寺講佛法傳道。”

燃燈一聽道:“你大力弘揚佛法,乃大善舉,好意我已知曉,只是我在此已然多年,不再想更動。”

釋迦摩尼,菩提二人知道了燃燈的想法,稍加勸說了一番,不能勸動,也就罷了。

但是二人並沒有馬上離開,原來釋迦摩尼和菩提打算將在此的徒眾也請至靈鷲山處。

於是,釋迦摩尼和菩提便每日與眾徒說解那靈鷲山雷音寺的好處,連那比丘眾徒慢慢的也知道了。

逐漸已經有些徒眾開始前往靈山,慢慢又變得越來越多,於是二人商議,由釋迦牟尼返回靈山,菩提則繼續在燃燈處逐步宣講,促使這些門徒去往靈鷲山安頓。

每當有燃燈處徒眾到達靈山,釋迦摩尼專門派接引使者在山前迎接。

到達靈鷲山的徒眾又四處傳揚靈鷲山聽佛法的好處,慢慢的靈鷲山雷音寺便天下皆知了。

這樣一來,燃燈聖殿處聽法的徒眾是越來越少,每次講法時人數越來變化得明顯,燃燈知道這一切的緣由,並不在意,依舊自己講法,不做任何干涉。

但此時卻有一神明看不過去,是誰呢?原來正是那燃燈護法:大鵬。這大鵬擅長飛騰,振翅便能九萬里,和孔雀一樣,是當年燃燈出生時降臨在燃燈門前的鳳凰所生,鳳凰生孔雀和大鵬後留下孔雀和大鵬隨燃燈修行護法多年,大鵬善飛,孔雀善鬥,各有法力。

第二十二章 《孔雀爭鋒抱不平,受讓佛尊得冊封》

大鵬見釋迦摩尼再次返回後,鼓動眾門徒去往自己的巢窩所在靈鷲山,而此處越來越冷清,心裡自是生出不滿,為那燃燈佛師甚為不平,便趁人不注意,悄悄振翅飛回靈鷲山。

在那山頂空中,大鵬向下一望,不禁氣衝腦頂,原來自己那築在靈鷲山頂的巢窩,早已被推至山底,凌亂在山腳下,不堪入目,大鵬帶怒而回。

大鵬回到燃燈處所,馬上找來孔雀,對孔雀道:“難怪如今此處日漸冷清,都是那釋迦摩尼和菩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