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國務院各部委從目前的40個縮減到29個,新一輪的政壇大地震即將到來。

在宣佈改革方案前的這段時間,程滄海和前任總理無疑是最忙的,這次機構改革涉及到各利益集團的利益安排,以及大批官員的人事安排和博弈。既得利益集團為自保而進行的或明或暗的阻撓和拖延,都讓他們很是操心。楊星識趣的沒在**前去打擾程滄海,而是全神貫注於在北京的很多未了事物。其中一個姍姍來遲的好訊息終於在**期間到來,拖延多時的星富集團對中國平安保險和深圳發展銀行的合資談判終於接近尾聲,最快月底前會批覆下來。

這個訊息的確振奮人心,楊星詢問了一直跟進此事的方凱和郭櫻,才知道還是他們這次在日本的表現和國務院機構改革共同作用下幫了他們大忙,最終促使這次合資能夠順利完成。本來對於星富投資集團入股深發展和平安保險的設想,國內高層爭議一直很大,即使後來得到了程滄海的支援,在98年要同意一家披著港資外衣,實際上成立不到4年主營業務集中於國內的民營企業入股合資這兩家在國內金融業排名前十位金融機構,監管機構的確需要很大勇氣去克服觀念和政策上的雷區。

雖然去年郭櫻他們就開始在北京做了很多工作,跑了不少政府部門,使得廣東省政府和中星國際的大部分合資專案都透過了審批。唯獨這兩個專案遲遲沒有進展,一直被擱置。直到最近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明朗,星富和平安保險的合資才有了轉機。

根據機構改革方案的安排,最遲到今年底,人民銀行要將它原本管轄的保險業務轉交給即將成立的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俗稱保監會)。這個新成立的部門將作為全國商業保險公司主管部門集中統一地監督管理全國保險業市場。

我國於95年10月1日透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這部法律和程滄海等主管經濟的國家領導等都明確呼籲,中國保險業要學習國外先進金融經驗,實驗推出符合新的保險業務,充當國內金融領域改革的排頭兵,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分業監管體系。

國內長期由中國人民銀行包攬所有金融業務的格局,已被相繼成立的證監會、保監會和即將成立的銀監會打破。新保監會中有不少人來自原人民銀行保險部門和海外分部的人員,具有較強的國際視野。這批新的監管者打破思想上的禁錮,大膽採納國外先進經驗。他們指出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於1994年6月就成功吸納美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參股,成為國內第一家引進外資入股的保險公司,現在作為港商的星富投資集團入股合資,沒必要多加阻攔。在這種思路下,星富投資和平安保險的合資方案最終得到了放行。

而跟深圳發展銀行的合資,人民銀行還有些猶豫。但星富和中國平安保險合資已經開了口子,繼續拖延星富和深發展的申請也說不過去。而此時傳來星富投資在香港攻城略地,收購多家香港金融機構,連鼎鼎大名的百富勤投資銀行都未能倖免的訊息,對主管合資的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官員造成很大的心理衝擊。當星富投資再接再礪向實力排在亞洲前十位的山一證券發起收購時,監管機構的組織合資理由都站不住腳了,合資申請就順理成章透過了。

楊星心底暗笑,還有一個人民銀行那幫傢伙們說不出的理由讓他們急著在3月底前透過申請。他和程滄海的關係在國家上層也不是什麼秘密。現在程滄海成為總理已經是板上釘釘,人行想巴結新老闆,知道程滄海一直支援這個專案,當然要賣個面子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