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為衛尉。三月丁酉,赦天下,賜爵一級,中二千石、諸侯相爵右庶長。四月,大酺①。五月丙戌,地動,其蚤食時復動②。上庸地動二十二日,壞城垣。七月乙巳,日食。丞相劉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綰為丞相,封為建陵侯③。

①酺:命令特許的大聚飲。秦漢時三人以上無故聚飲,罰金四兩。②蚤:通“早”。③封為建陵侯:《會注考證》引盧文紹說,此五字衍。按:衛綰封為建陵侯事,在前元六年,上文已經敘及,此處當刪。

後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動。郅將軍擊匈奴。酺五日。令內史郡不得食馬粟①,沒入縣官②。令徒隸衣七�布③。止馬舂④。為歲不登⑤,禁天下食不造歲⑥。省列侯遣之國。三月,匈奴入雁門。十月⑧,租長陵田。大旱。衡山國、河東、雲中郡民疫⑨。

①食(si,寺)馬粟:即“食馬以粟”,意思是用糧食餵馬。食,給吃,喂。②縣官:這裡是朝廷、官府的代稱。按:這句當是違者沒入縣官的意思。③七�(zōng,宗)布:一種很粗糙的布。④止馬舂:禁止以馬舂粟。朝廷規定不許用馬而用人力舂糧食,可以使貧民得到一些糧食。(參用《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說)⑤為:因為。歲,年成。不登:歉收。登,莊稼成熟。⑥食不造歲:意思是口糧吃不到收穫時節。造,到。⑦省:減少。⑧十月:《會注考證》引陳仁錫語:“十月,七月誤。”按:漢承秦歷,以十月為歲首,應記於正月之前,不當記於三月之後。⑨疫:瘟疫。這裡指發生瘟疫。

後三年十月,日月皆(食)赤五日。十二月晦,�①。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②。月貫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③。甲子,孝景皇帝崩。遺詔賜諸侯王以下至民為父後爵一級④,天下戶百錢。出宮人歸其家⑤,復無所與⑥。太子即位,是為孝武皇帝⑦。三月,封皇太后弟汀��滸埠睿�蓯の�苧艉睢V醚嫋輜唷�

①�:《會注考證》引焦竑曰:“�”即‘雷’字。”②五星:即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太微:即太微垣。③冠:冠禮。這裡指舉行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時,結髮戴冠,舉行加冠典禮,表示已經成年。④民為父後:指百姓中繼承父業的人。⑤出:使出,即放出。歸:使歸,即遣送回家。⑥復無所與:《會注考證》釋此句為“復終身”。復,免除(賦稅徭役)。與,使,用。⑦是為孝武皇帝:梁玉繩《史記志疑》曰:“史公本書稱武帝曰‘今上’,曰‘今帝’,曰‘今天子’,曰‘今皇帝’,故凡言‘孝武’者,悉後人所妄改也。”⑧置陽陵:指把景帝的靈柩安葬在陽陵。

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①。至孝景,不復憂異姓②,而晁錯刻削諸侯③,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④,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⑤。及主父偃言之⑥,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⑦,豈不以謀哉?

①懷安:指人民懷念帝王的德政而安居樂業。②“不復憂”句:不再擔心異姓諸侯王的反叛。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時,先後封了九個異姓諸侯王。取得天下後,劉邦逐個剷除了異姓王,改封同姓王。到景帝時,僅存的一個異姓王長沙國吳氏因無後而國除,就再沒有異姓王了。③刻削諸侯:指削藩政策。刻削:削減,削奪。④合從:本指戰國時期六國聯合進攻秦國,這裡借指吳、楚七國聯合起兵反叛朝廷。從,同“縱”。⑤以:用。漸:漸進,逐步進行。⑥主父偃言之:武帝元朔二年(前127),中大夫主父偃建議:允許諸侯分封自己的子弟為侯,目的是為使諸侯國的封地愈來愈小,以削弱諸侯的勢力。漢武帝採納了這一建議,對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積極作用。事詳《平津侯主父列傳》。⑦機:關鍵。

孝武本紀第十二

解惠全 白曉紅 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