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後面不會再有這樣枯燥的內容了,寫這種東西果然吃力又不好看。主要是前面蛋疼地用了那個問題,不得不做個交代。同時也算是將佛門之法和道門之法做了個區別,畢竟日後到了其他大千世界,還是會遇上佛門的,現在先把底打下。

石軒成為莫淵記名弟子之事,很快就傳遍了蓬萊派上下,眾多外門弟子垂首頓足,悔不當初,要是自己當時回答了一句“不知道”該有多好,只有少數弟子才想起石軒是莫淵一力承擔,才進入的宗門,雖然兩年不管不問,可誰敢說裡面沒點貓膩。

而石軒此時正在莫淵洞府外,陪著莫淵望著遠方山峰橫斜、霧氣籠罩的美景,剛剛離開接天殿時,孟離複雜的眼神讓石軒芒刺在背,不過想到自己有個強硬靠山了,又好過了不少,至少不會有人借任務將自己給派出蓬萊派了。

“可是在想為師為何會收你為徒?”背對著石軒的莫淵突然淡淡發聲,讓有些心思不定的石軒嚇了一跳。

石軒恭敬地回話:“弟子確實有此疑問。”從莫淵一貫行事來判斷,在他面前還是實話實說比較好。

“可還記得為師昨天的問題?”莫淵遙望著遠山。

“記得,師傅你問的是‘若是有朝一日,你們親朋好友、道侶師長,阻你道途,你是殺?還是不殺?’弟子回答的是‘不知道’。”難道真與那個問題有關?

莫淵卻是沒有接著說,而是指著霧氣繚繞的遠山:“你看,在那山上有兩條道路,你可知哪條能走出山去?”

“不知,只能實地探查一二,才能知曉。”石軒老實回答。

莫淵點了點頭:“這才是修行的態度,空談本心、本性,只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只有經過紅塵磨礪,面對過諸般選擇,經歷過各種後果,才能真正知曉自己的本性。”

“可是師傅,是殺的本性好?還是不殺的本性好?”石軒問了所有外門弟子的疑問。

莫淵背了過去望著遠方:“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天道之下,諸般本性皆是平等,並不存在誰就無路可走的情況,而從小的方面講,你諸般念頭中,善、惡、淫等都沒有高下之分,只有鍥和本性之別。”

見石軒不解,莫淵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將話題帶到了另外一邊:“你看這條大道,路寬道好,周圍綠樹成蔭,而那條小道,怪石嶙峋,盤繞險崖,又有毒蛇、野獸在其上。哪條是活路?”

“不知道。”石軒只能這麼回答。

莫淵使了一個術法,那座山峰的景觀就出現在眼前,那條大道到了一處斷崖後就沒路了,那處小道雖然兇險萬分,可是卻一直延綿到了山峰之外,是一條通途。

“師傅,你是想告訴我,修道之路不要因為艱難險阻放棄嗎?”石軒能想到的只有這個。

“道理不錯,不過不是我現下想告訴你的。你再看這座山峰上的幾條道路。”莫淵指著另外一座山峰,其上一條大道,三條小道,具體情況與前相同。

莫淵沒有等石軒回答,又是一招手,這座山峰的景觀清晰地出現在眼前,不過與前不同,三條小路都是死路,只有那條大道是通途。

“對於不同的山峰而言,大道可能是死路,也可能是活路,小路同樣如此。那殺與不殺,對不同本性的人來說,自然有可能殺是活路,不殺是死路,同樣也有可能殺是死路,不殺是活路。”

石軒看著莫淵,想要知道他想說明什麼道理。

“在心性修煉上同樣如此,有著各種各樣的路讓你選擇,對不同的人而言,這個人走可能是死路,那個人走可能是活路,也有反過來的可能。你不走完,永遠不知道選擇的是好是壞,你該以什麼作為自己選擇的依據呢?”莫淵淡淡看了石軒一眼。

石軒想了想:“依據自己的本心、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