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商業行情、航運、通告與廣告、新聞與評論,以及一些根據後世作品改編的連載小說和連載動漫,報紙的內容大致相似,只是新聞、評論、小說連載等吧方面的則重點不盡相同。

因為報紙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現在每天要印刷四千份《香江日報》和兩千份《南華日報》。

1854年的香港居住人口才五萬人,其中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文盲。南華印書館在三個月不到的時間進行拓展,報紙的發行已經遠到廣州和澳門等城市,發行量達到六千份,成績已屬相當不錯。

每天晚上,有大量的關於政治軍事、商業金融、社會民生、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資訊由各個通訊員送到印書館,再由招聘來的各個編輯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各板塊主編進行篩選,最後匯總到印書館經理兼報社總編李多恩的手中。

李多恩的辦公室內有個暗室,這裡放置著兩臺膝上型電腦,一臺鐳射印表機,還有一臺透過腳踏車帶動的手搖發電機。

李多恩和他的秘書狄鎏殷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這些內容透過膝上型電腦打出來、排好版,再透過鐳射印表機列印成小樣。

報紙小樣經過檢查無誤之後,再經過照相銅鋅版技術製版,最後交由華影印刷機印刷。

早晨八點鐘,一輛馬車闖進灣仔春園街港督的臨時寓所。

身穿筆挺的紅色軍服,掛著上尉軍銜的威廉?堅,根本不理門前守衛的敬禮,他踩著大皮靴,騰騰騰的走進港督府的餐廳,憤怒的揮舞著早上的《香江日報》,“這可惡的報紙整天胡言亂語,華復洋行這是想跟香港政府做對!”

威廉?堅早上起床之後,看到《香江日報》對自己爭奪香港兩局主席失敗之事大肆報道,趕到十分惱怒。威廉?堅向來歧視華人,雖然《香江日報》報道的都是事實,許多英國人創辦的報社也常常抨擊港府,但一家以黃種人為主體的印書館對自己冷嘲熱諷,威廉?堅根本不能忍受。

威廉?堅在鴉片戰爭時,為英**隊第26團上尉。他是英國人統治香港初期的首席裁判司,屬於港府高官,後來又轉任律政司併兼任副總督。

1854年,包令以65歲之鹷就任第四任香港總督。當包令被提名接替文鹹時,英國殖民地部通知他,由於香港庫房空虛,只能以商務監督的名義,加上香港總督的空銜來統治香港。按照英國皇家“訓令”,港督是行政局、立法局的當然主席,而包令沒有被正式任命為總督,只任命為商務監督。威廉。堅是港府的“三朝元老”,不把包令放在眼裡,況且又有空子可鑽,就與包令爭做兩局主席的職務。

事情鬧到英國殖民地部,殖民地部不得不承認,發生這種事件是一個行政上的錯誤。於是,正式任命寶靈為全權的香港總督,但年薪仍然不變,照常支取商務監督的薪金,而不是正式港督的薪金。

餐桌上放著一張同樣的報紙,港督包令爵士正在看副刊每日連載的《福爾摩斯探案之血字的研究》。

福爾摩斯探案是英國作家柯南?道爾的作品,雖然1854年柯南?道爾還沒出生,南洋印書館還是把作者的署名為柯南?道爾。同時還把福爾摩斯探案的故事背景提前到1850年左右,華生寫成是從香港回國的一個軍醫。

包令把連載看完,才放下手中的報紙。他抬起頭,看著徑自坐在一旁喘著粗氣的威廉,淡定的舉起茶杯,“喝茶嗎?”

這只是一種禮節性的客套,不待威廉回答,包令繼續說道,“今天的《香江日報》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