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相關。比如將來蒙古滅南宋後,把南人定為最下等之人,像他們這等高人又豈能甘心如此。

有道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正是“儒道互補”的體現。前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而後半句則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

全真教講求三教合一,本就有相容儒道兩家的精神。當今全真教的行事,便是以這句話為準則。只不過現在的掌教馬鈺為人兼和衝厚,講求無為而治,卻是更傾向於獨善其身一些。

兩人進得重慶府城,一路上卻是遇見了好幾名身穿道袍的全真教弟子。四川本就與陝西相鄰,離得很近,所以川中之地向來都有不少全真教的弟子在活動,四川境內,也有好幾處全真教的分觀道院,算是全真教在南方勢力最大的一省。

而現在全真教正四下派遣弟子滿江湖地尋找他這位失蹤的首座弟子,而他去年失蹤之時,又正是在前往四川。所以被派往四川來尋他的全真教弟子最多,相應的,四川境內的全真教弟子,自然也就活動的更頻繁了。

好在尹治平喬裝改扮的徹底,連肩頭也在裡面加了衣服墊高加寬,使他看上去身形也是大變,肩膀寬闊了許多,與之前全沒半分相似處。而他遇到全真教弟子又有意低頭相避,所以路上雖遇到了幾個,卻也沒有哪一個全真教弟子轉頭多瞧上他一眼。

這時已到了中午時分,尹治平與李莫愁入城閒逛了一番後,便先尋了處酒樓用飯。

進得酒樓之後,尹治平拿眼一掃,卻瞧到了其中一桌上正坐著兩名身著道袍的年輕道人。

尹治平不由一驚,還以為吃個飯都遇到全真教弟子了,仔細一瞧,卻發現那兩個道人身上的道袍並不是全真教的制式道袍。雖然樣式相似,但那兩人的道袍卻是藍色的。全真教一眾弟子中,除了掌教馬鈺與丘處機等六子是玄色道袍外,其餘弟子的道袍一律是灰色。而除了玄色與灰色,全真教弟子的服色再無別色,所以眼下這兩個道士並非是全真教的弟子。

四川自古以來便是道教勝地,而且乃是道教的發源地,開創了道教的道家祖師張陵便是在蜀地鶴鳴山正式開壇授法,創立了最早的五斗米道。三國時期,張陵的後代子孫張魯還曾在四川建立了一塊道教政權模式的割據勢力。

五斗米道後來發展為天師道,張家歷代的掌教者被稱為天師,到現在又稱做正一道或正一派,乃是傳統的道教大派,與現在的全真教可謂南北分立。北方的道教門派主要便是全真教的天下,而南方的道教門派則多歸屬於正一派。

正一派的祖壇後來雖然被移往了江西龍虎山,但四川的道教門庭仍然是正一派的傳統勢力範圍,四川的許多道派都是正一派的分支道門。而且四川還有許多其它道教門派,如青城派、岷山派、眉山派等。既不從屬於正一,亦不歸伏於全真,只是自家一脈傳承。

只不過正一派雖然在道教門派上與全真派分庭抗禮,一南一北,乃是當今天下道門中的兩個龐然大物。但正一派的弟子卻極少涉足於江湖中事,也從未聽說出過什麼武學高手,所以在江湖上卻是聲名不顯,沒有全真教的名頭大。

四川的其他道派中,也多是單純的道教門派,並非武林門派。據尹治平所知,在四川的諸多道派之中,既是道家門派,又是武林門派,既學道也練武的,只有兩家。一是青城派,另一個則是巴山派。

青城派在成都附近,巴山派則便在重慶附近,而且這兩派也都以劍法稱名。尹治平見那兩個身著藍色道袍的道士背上背縛著長劍,而據他所知,青城派的道士服色則一律是青色,那料來眼前這兩個道士便多半是巴山派的弟子了。

那巴山派乃巴山道人所創,傳承至今據說已有百年,以一套“狂風暴雨劍法”和一套“輕風細雨劍法”名揚江湖